本週課程概述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深度探討了財富與人生價值的關係,強調「養房不如養孩子」的核心理念,鼓勵學員將快樂、健康與正確的價值觀置於財富之上,並優先考量家庭的長期幸福。老師闡述了「以房養老」作為活化資產的靈活金融工具,不僅能解決退休現金流不足的問題,更可與投資策略結合,優化個人財務配置。此外,老師也一再提醒學員要專注於自我,避免被外界資訊、市場波動及社會比較所牽引,主張掌握個人生活的主動權,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與心靈快樂。

本週課程重點
「養房不如養孩子」的人生價值觀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提出,財富應是人生的工具,而快樂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老師認為,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死讀書,父母應更看重孩子的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快樂與否。他強調,因買房壓力而導致養不起孩子的狀況是最不值得的。老師舉例說明,許多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便規劃其留學,但這可能是在強加父母的意志。他鼓勵年輕人應盡早生育,因為生孩子有時機限制,而財富可以隨時累積。老師總結道,父母應該支持子女的自主選擇,不將自身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為長期與子女分隔異鄉並非值得的人生。家庭的核心在於愛與連結,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以房養老的多元應用與財務規劃
James 老師釐清了對「以房養老」的常見誤解,指出它並非僅為退休後現金流不足者的最後選擇,而是一種活化資產、創造穩定現金流的靈活金融工具。老師說明,以房養老就像「讓房子為你上班,每月給你薪水」,能提供穩定的退休現金流. 他舉例,若年開銷60萬但只有1500萬資產,透過以房養老每年獲得30萬現金流,個人只需自籌30萬,這1500萬便可配置於00662 (QQQ)等積極型資產,而非收益較低的0056。老師也建議,若父母有房但需要子女提供生活費,子女可鼓勵父母採行以房養老,從而將省下的生活費投入投資。對於退休後資金嚴重不足,僅剩一間房產的投資者,以房養老能提供終老保障,避免賣房後盲目進行激進投資的風險。
專注自我,擺脫外界干擾的投資與人生哲學
James 老師反覆強調,無論是投資或生活,都應專注於核心目標,避免被旁枝末節、外界資訊或比較心態所干擾。他認為,真正的財富自由和快樂源於對自我人生的掌握,而非被外界的定義所驅動。老師以自身「一天只做三件事」的工作哲學為例,說明專注於重點才能高效達成目標,避免終日忙碌卻一事無成。他指出,外界資訊(例如川普的言論)與個人投資或生活(如種番茄)毫無關係,若過度沉浸於外界資訊的轟炸,將會失去自我。在談及比較心態時,老師引用了查理·蒙格的「嫉妒是愚蠢的」觀點,鼓勵學員肯定自我價值,並分享自己雖非博士,卻能在美國大公司與頂尖人才自信交流的經歷。他總結,成功與快樂並非由外在學歷或薪水定義,而是源於對財富的深刻理解與對自我的高度自信。
學員問答精選
1. 海外孤中: 如何活化現有房產並規劃未來購屋時機?
學員因家人協助購房,目前擁有房產但不再居住,出租後發現維護成本高昂,因此認同老師「養房子麻煩」的觀點。他考慮申請只繳利息不還本金的房貸,將多餘資金投入00662。同時,他好奇老師建議年輕時先投資QQQ/00662,待年老再購房,這個「年紀時間點」應如何判斷。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鼓勵學員立即採取行動活化資產,透過借款而非花費自有資金。他以3萬美元投資QQQ為例,解釋其50年後可能帶來3200萬美元的回報,遠超借款買名車的債務,強調「借錢花」而非「花自己的錢」的複利威力。對於購屋時機,老師表示「時間到了自然會知道」,屆時買房將如同買拖鞋般輕鬆,甚至無需動用自有資金。
2. Q: 年長者如何善用股票質押貸款延長資金使用期限?
學員Q已屆五六十歲,在中國嘗試房屋質押貸款時,銀行僅提供最長三年期限,認為時間過短。他向老師請教,在股票質押貸款的操作中,如何能將借款期限拉至最長。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明確指出,一般信貸或房貸的期限較短且需償還本金利息。他強調,股票質押是最佳的貸款方式,因為它能做到「永遠不用還,連利息都不用還」,從而有效延長資金使用期限。他再次闡述「借錢的威力」,指出若在中國難以獲得長期貸款,可考慮直接出售房產將資金投入投資。老師亦提及可利用 Interactive Brokers 等平台進行股票質押。
3. W: 運用股票質押優化車貸,以及面對矽谷高薪族「比較心態」的應對之道
學員W分享,他透過銀行借款及特斯拉車貸,再利用低利率(2%)的股票質押來償還車貸,進而大幅提升了資產配置的槓桿率,並能以質押借款支付生活開銷,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和神奇。同時,他觀察到矽谷高薪族群常因「比較」而感到不快樂,好奇老師如何看待「比較」的心態,以及如何做到「給下屬比自己更高的薪水」。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肯定學員利用質押提升資產效率的策略。針對「比較」問題,老師引用查理·蒙格的觀點「嫉妒是愚蠢的」,強調「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他以自身為例,雖然沒有博士學位,但在美國大公司仍能自信地與博士階層交流,認為學歷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你是誰」。老師強調,成功和快樂並非由外界定義,而是源於對財富的理解和內在的自信。
4. Min: 退休族群TQQQ配置的調整與現金部位考量
學員Min已60歲退休,其IRA帳戶中的TQQQ配置遇到問題。由於她的Roth IRA資金僅為傳統IRA的三分之一,故選擇在IRA中配置TQQQ,旨在加速資產增長。然而,AI工具建議高齡者應避免槓桿基金,且對於退休金的現金部位應預留多少感到困惑 (15年、30%或433配置)。她也擔心市場處於景氣高點,TQQQ可能面臨磨損。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首先指出,AI工具僅為參考,最終應以老師的指導為準。他建議學員應將TQQQ配置於Roth IRA帳戶。老師強調,退休者需要預留15年的現金,這是一個經過「DNA演化」後更穩健的策略,旨在為未來可能更惡劣的市場環境做好準備,而非基於悲觀預期。針對TQQQ的磨損疑慮,老師解釋由於資產配置中包含現金,且在TQQQ下跌時現金並未貶值,因此實際跌幅不會比全數投入QQQ更嚴重。老師強調市場未來上漲速度可能更快,不應因短期市場氛圍而動搖策略。只要堅持資產配置原則,資產便不會被市場打回原形。
5. Tina: 投資新手如何將槓桿ETF納入資產配置,以及不同帳戶現金流動的策略
Tina是43歲的美國新移民,投資經驗僅一年。由於她的Roth 401K和Roth IRA資金量極少,無法直接達到433資產配置中的槓桿基金比例。她因此困惑,是否可以在普通證券帳戶 (Brokerage Account) 購買槓桿ETF以實現433配置,即使需要繳稅,效益是否會比70/30或80/20的配置更佳。此外,她也詢問為何Traditional IRA應盡量配置現金以「減緩增速」。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表示,若資金不足,可以在普通證券帳戶 (Brokerage Account) 進行433配置,即使會產生稅負,也應「先賺錢再說」。但長期目標應是將槓桿基金轉移至Roth帳戶以實現免稅增長。老師詳細解釋了不同帳戶中現金的作用:Roth帳戶的現金是用於聰明再平衡;普通證券帳戶 (Brokerage Account) 的現金則用於降低質押帳戶的波動率,減少追繳保證金風險,並作為緊急備用金;Traditional IRA等退休帳戶的現金則是為了延緩資產增值,以在未來稅務上更具彈性。老師特別強調,若槓桿基金在普通證券帳戶中佔比過重(例如30%),則必須進行聰明再平衡,以避免「一棒打回原形」。他建議若能堅持20年以上的定期定額投資,可以考慮TQQQ;否則,若為單筆投資,或投資年限較短,則應選擇波動較小的QLD或QQQ。老師引用TQQQ在模擬歷史上曾有從3000多塊跌至1塊錢的紀錄,警示槓桿基金的極端風險,強調資產配置與再平衡的重要性。
6. 欣: 高資產家庭的遺產稅規劃與財富傳承策略
學員欣詢問,像James老師這樣的高資產家庭,是否會擔心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徵收40%遺產稅,並提前採用信託 (Trust) 或不可撤銷信託 (Irrevocable Trust) 來規避。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首先澄清,美國的遺產稅免稅額已修訂為每人1500萬美元,夫妻合計可達3000萬美元,且已永久生效。因此,若資產總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無需過度擔憂遺產稅問題。老師不建議使用不可撤銷信託 (Irrevocable Trust) 進行節稅,因為此類信託通常要求每年將資產的5%捐贈出去,長期而言效益不佳,不如直接繳稅。他推薦效仿巴菲特,在自己財務自由後,透過每年贈與(目前每人每年2萬美元免稅額)的方式,提前將財富轉移給子女。老師計算,若每年贈與2萬美元並以15%年化報酬率累積60年,最終可達6.7億美元,遠超遺產免稅額,且更具彈性。老師強調,首要任務是確保自身財務自由,方能考慮贈與,之後再思考如何節省遺產稅。
7. B: Roth IRA現金再平衡資金來源
學員B詢問,若Roth IRA需要更多現金進行聰明再平衡,而每年7000美元的存入額度不足以補充時,是否可以從普通的Traditional IRA轉移資金(Convert)到Roth IRA來增加現金部位。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確認這是可行的做法。他表示,可以透過將Traditional IRA的資金轉換 (Convert) 到Roth IRA,以增加Roth帳戶中的現金,從而進行再平衡操作。
8. Lucy: 房屋再融資資金用於投資的稅務處理及加拿大投資策略
學員Lucy近期房屋再融資後,獲得6萬美元超額資金,她計劃將這筆錢用於投資。她詢問如何追蹤這筆投資產生的費用 (investment expense) 以便抵稅,以及購買加幣計價的ETF (如HXQ) 是否能避免美國W-8表單更新的問題。她同時也想知道,加拿大的確定給付制養老金 (Defined Pension) 在退休後是否可視為現金流,從而減少個人投資組合中的現金比例。
老師回覆摘要:
關於投資費用抵稅,老師指出,若不賣出股票就不會有已實現收益 (realized gain),也就不會有相關的稅務問題。資產再平衡通常應在免稅帳戶 (如加拿大的TFSA) 進行,而非普通投資帳戶 (Brokerage Account)。 針對加拿大投資,老師確認:
- 購買加幣計價的ETF(如HXQ)確實可以避免美國W-8表單更新的問題。
- HXQ不發放股息,相較於發放股息的ETF(如ZQQ),在稅務處理上更為簡便,且省去了股息再投入的額外操作。
- 確定給付制養老金 (Defined Pension) 在退休後可以被視為穩定的現金流,但在退休前不能計入個人投資組合中的現金部位。
留言區精選回覆
TQQQ歷史表現與槓桿基金風險應如何理解?
James老師分享TQQQ在模擬歷史上曾有從2000年高點至2009年下跌99.99%的紀錄,強調沒有資產是絕對的好或不好,關鍵在於理解其特性。老師透露其資產配置中QQQ佔40%、QLD佔15%、TQQQ佔10%,其餘為現金,總Beta為1。他強調這種配置必須搭配聰明再平衡,以避免「一無所有」的風險。
資產3000萬,如何調整配置以提高退休現金流?
James老師指出,若3000萬資產以2%提領率(60萬)不足以應付年開銷,可透過調整資產配置來提高提領率。例如,將Beta降低,改採424或514的配置(增加現金部位),年化提領率可提升至3%或3.5%。若採505配置(Beta更低),甚至可達4%的提領率。老師強調,只要降低波動率,每年可直接使用的資金便會增加。
小孩投資槓桿基金的年限與策略考量?
James老師建議,若為12歲的小孩投資槓桿基金,且能持續投資20年以上,可以考慮。否則,應採一半槓桿基金、一半原型基金的配置,或全部投資原型基金。他強調,定期定額投資槓桿基金必須堅持20年以上;若為單筆投資,則務必進行聰明再平衡,以防「一棒打回原形」。
香港投資者如何選擇貨幣市場基金及處理稅務問題?
James老師提供了香港的貨幣市場基金選項,例如「南方東一美元貨幣ETF」。至於香港是否有槓桿基金或遺產稅,老師表示需查詢香港當地的金融單位,釐清是直接持有還是間接持有(如富委託),因這將影響遺產稅問題。他再次提供其ChatGPT連結,供學員查詢相關資訊。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 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