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天認識清修道人,他介紹了【楊枝淨水讚】,有分大讚小讚,還示範怎麼唱誦,佛教與道教的音韻又不同。
下午,line傳訊給清修道人,請教他楊枝淨水讚出自何處,因為他曾說此讚其實是佛教借用道教的經典,我想知道是哪部? 我只記得他說跟【瑤池金母】有關。
在彼得咖啡館,清修道人line語音說,他記錯了,本來他以為【楊枝淨水讚】出自【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後來他在『普門品』找到了。
普門品是【妙法蓮花經】(法華經)第25品,這一品我誦過幾十次了,通常是獨立成冊的普門品,才會附上【楊枝淨水讚】,這是為了做【功課】或者【儀式】使用。我持有的這部法華經,來自【和裕出版社】,並沒有記載楊枝淨水讚。
最有名的【讚】,應該是【爐香讚】,或稱【香讚】,因為幾乎每部經開頭都有【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其實漢傳佛教的各種【讚】,都是傳入中土後才有的,至於創作各種讚,最早是佛教開始的,還是道教起頭的,有沒有誰參考誰 ? 我就不知道了。
跟讚很相似的是【偈】,有些偈是佛經本文,最有名的可能是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但有些偈,就是後來漢傳佛教新增的,例如法華偈【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凉。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這段偈,通常安排在正式經文前,用來讚揚法華經。
漢傳佛教新增的偈與贊,或任何文字,絕對不會摻入佛經正文裡面,因為這樣會破壞佛經的可信度,所以通常是記在佛經的前文或後文,如果是字數比較多的經典,可能會在每卷之後,加入一些文字,用來幫助人理解這卷的主題。例如法華經的第三卷結束,就有【三根普潤。弟子蒙恩。化城虛設莫為真。再觀智勝因。十六王孫。八面證金身】
對於楊枝淨水讚的起源,經過google與chatgpt查詢,都沒有答案,除非將來有出土文物證明,否則大概是不會有解答了,雖然沒有明確的答案,但經過這些查詢,整理,寫成文字,我又多學會了一些東西。
人會記錯事情,並不稀奇,我也會記錯,但我還是對清修道人很有信心,會繼續請教他,因為我看重的是他的實作(修)經驗。
清修道人很在乎自己有沒有講錯,他說 : 這是要揹因果的。我也以此為誡,寫出來的文字,一定要有根據。
--後記-
在寫這篇之前,我想打開youtube,聽一下楊枝淨水讚,我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在瀏覽器的書籤列,有記錄一個公視youtube的連結,我要開youtube時,經常會按這個連結,沒想到按下去,【正巧】又看到公視在介紹道教的節目,但我事前完全不知道會播出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