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你今天就跟湯總去迦德一趟,幫他們把感測器和那台維護預測工作站做連結測試。」李大同說道。
「好。」小方回答。
李大同接著道:「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為維護預測AI工作站建立預測數據庫,先從迦德產品線的機台開始建立,將來這個維護預測AI系統就以選購套件的方式,搭配我們的機台銷售,讓客戶依需求選購。」
「而且從我們自己機台建立起來的經驗,可以成為將來適用到非迦德機台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個維護預測AI套件成為通用的套件,可以獨立銷售,搭配在市場上大部份的生產機台身上,這樣市場才能做大。」
「湯總,麻煩你開始為這個維護預測AI套件,做一份成本評估,我們需要對定價做個市場調查。」
「好,馬上進行。」湯碧璽道。

「還有,合方對生產參數最佳化的合作案進展和結果非常滿意,根據他們的回饋,我們的專家型AI系統不只可以大幅減少新製程最佳參數的尋找時間,對舊有製程的良率也有明顯的提升,所以他們想和我們進一步合作,下一個合作標的就是維護預測。」
「合方會先鎖定一個特定機台做實驗,這個案子政民你來負責,明天跑一趟合方,了解一下情況。」
「了解。」政民回道。
「湯總,你這邊麻煩找個人跟政民一起去合方,決定要用什麼感測器,還有評估機台連線的方式,這個合作案關係到機台,所以迦德也要有人參與。」
「好,我看⋯⋯明誠,你來參與這個案子。」
湯碧璽指了指明誠,坐他旁邊的明誠忙道:
「好。」
李大同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筆記本,接著說道:
「最後一件事,是關於迦德的下一步,瑕疵品檢測機台,這部份的AI軟體開發部分同盛已經在進行,迦德硬體的開發我覺得也可以開始啟動了。」
「好,這我會交代下去。」湯碧璽道。
「那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
李大同宣布散會後,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湯碧璽也跟了進來,問道:
「董事長,有空嗎?」
大江和同盛在出價後,大約十天左右就和迦德議定了收購價格,最後是在侯億繕堅持他個人必須實拿七千萬為前提下,達成了協議。
當然,這是在扣除賣方包含律師和會計師服務費的所有額外費用後,侯億繕實際可以收到的錢,李大同算算買方需付大約七千五百萬來買這百分之五十二的股份。
比之原本的評估價七千八百萬,省下的錢用來支付買方的律師和會計師服務費還有剩,所以李大同對這個價格是滿意的,也就答應了下來。
大約兩個月前,李大同代表大江和同盛,正式入主迦德,也順理成章地坐上迦德董事長的位置,而原本的總經理離職,李大同順勢勸進湯碧璽,讓他接了總經理,同時仍然帶領研發團隊。
之後,由於軟體能力是迦德今後發展的重中之重,湯碧璽每個禮拜都會帶迦德研發部的人,尤其是軟體相關的成員,來同盛開例行的週會。
「湯總請說。」李大同道。
「我是想問人事凍結已經兩個月,董事長這邊有沒有預計哪時候可以解凍?股份轉移後,有些部門的人離職的多,有些部門少,目前公司人力工作量的分配並不平均,我是想進行部門之前的人事調動,讓各部門的工作負擔可以比較均衡。」湯碧璽說道。
「可以啊,一開始是為了公司成本的總檢討和調整,所以暫時凍結人事,現在已經調整的差不多,這個凍結令可以取消了。」
說到一半,李大同有些神秘地笑著道:
「對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田副總今天早上跟我說,這個月公司營運已經損益兩平啦,預計下個月會開始獲利。」
湯碧璽一聽大喜,驚喜道:
「真的嗎?這麼快?我還以為需要半年以上的調整。」
湯碧璽雖然接了總經理,但由於對財務這塊完全沒有涉略,所以在和李大同商量過後,他這個總經理只管公司的營運、研發、業務這三塊,財務則由李大同這個董事長執掌,財務副總田茂杰是直接向李大同報告的。
李大同認為在接手迦德的營運之後,首要的任務就是調整成本結構,讓公司轉虧為盈,所以在三個月前開始做盡職調查時,就讓一號仔細分析迦德的營運成本結構,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公司由原本的賺錢轉為虧錢,不外乎起因於對外的營收減少,抑或是內部的成本結構惡化這兩個面向。
迦德因為近年機台人機介面等軟韌體問題,造成了許多的客訴,連帶影響銷量和營收,現在的營收大約只有幾年前高點的九成左右。
而且營收下降後,並沒有謹慎的檢討人事,也沒有檢討成本的措施,盈利自然漸漸被侵蝕,而且有惡化的趨勢。
外在營收減少的因素,李大同和一號可以明顯看到成因,但是內部的成本結構問題,即使是一號也必須在仔細查看公司的紀錄後,才能知道問題所在,而盡職調查就是讓一號好好了解迦德根本問題的最好機會。
經過幾天的細察,一號總結了幾個造成迦德成本結構不佳的原因,首先是人機介面的問題造成過多的客訴,這使得機台保固期間,售後服務的人事成本大幅度提高。
第二個問題是迦德有很多進口的零組件,是向侯億繕獨資的貿易進口商購買,而且價格明顯高於市價,侯億繕的作法很多不良商人都在做,就是玩把錢從左口袋轉到右口袋的遊戲,只是要放在哪個口袋,就看哪個口袋對老闆自己最好了,侯億繕明顯是把盈利往自己的獨資公司轉移。
這種作法讓侯億繕和湯碧璽兩個事業夥伴漸行漸遠,事業夥伴彼此不同心後,通常公司內的政策推動阻力就會增加,李大同猜測這就是為什麼公司轉盈為虧後,內部卻不見有效改革的根本原因。
第三個問題是機台設計時跨機台共用的零附件太少,所以造成零附件庫太複雜龐大,不僅造成庫存管理、生產和維修的困難以及人力浪費,而且多樣少量的採購發包效益也絕對比不上少樣多量,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第四個問題是以迦德目前的規模,產品線太過複雜,一些不符合成本效益的產品沒有適當停損。
第五個問題是公司人力還維持在營收高峰時的水準,營收下降後,並沒有進行該有的精簡。
因此在與侯億繕達成交易後,李大同便和湯碧璽一起討論正式入主迦德後,對改善迦德成本結構需要立即執行的幾項措施。
首先跟湯碧璽要來機台上微型電腦的程式碼,李大同讓一號對這些程式碼進行解析並重新撰寫,李大同正式入主迦德當天,立即將改寫後的程式碼交給湯碧璽,讓迦德研發團隊在機台上進行測試。
經過一個禮拜的測試沒發現問題後,迦德開始對客戶的機台實施大規模的韌體更新,目前已經幾乎沒有了軟韌體方面的客訴。
李大同接著要求迦德軟體人員,開始仔細研究一號寫的程式碼,一號寫的程式碼中,每一段程式一律附帶大量的附註,把程式邏輯、資料結構、以及演算法都一一詳細解說。
寫程式和很多技藝一樣,都是江湖一點訣,說穿了沒什麼,同盛的資淺員工像政民、小米等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甚至獨當一面,與一號毫無保留的教授有關,這些經由一號改寫的機台程式碼,將來勢必會成為迦德軟體部門的技術種子。
至於侯億繕獨資進口商的問題,就簡單許多,重新找供應商即可,畢竟侯億繕的進口商已經結束營業。
再來是人事的問題,由於換公司經營層不免造成部份員工對公司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所以公司易主後,約有百分之八左右的員工離職,李大同便順勢凍結了人事,待對整體的人力資源做重新的評估檢討後,再另行解凍。
而第四項產品線太過複雜,造成成本效益問題,李大同則讓一號整理出產品線的各別成本差異分析,和湯碧璽討論後,停產停售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產品線。
李大同也利用這個機會,讓湯碧璽接受產品在開發初期便導入市場和成本分析的觀念,避免投資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出來的產品,開賣之後才發現市場不夠大,根本達不到經濟規模,或者是產品的功能品質在市場上賣不到預期的價格,不得已降價賠本賣的情形。
最後是共用零付件太少的問題,這個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有具體成效,需要對所有產品一一檢討,做機台改款設計才能徹底解決,因此李大同讓湯碧璽提出計劃,用半年的時間來改善。
聽到李大同的好消息,高興了一下後,湯碧璽神情突然轉為落寞,嘆了口氣,接著說道:
「唉,這說實在的還是我們這些管理層的問題,以前老是覺得改革不會那麼簡單,就先放著緩一緩,找合適的機會再說,沒想到這一放,這麼多年就過去了,結果什麼都沒改成。」
公司的問題,管理者並非全然不知,只是公司改革,改的便是人,只要是人的問題,成不成,講的就是時機,李大同當了一、二十年社畜,這道理也懂,於是接著說道:
「有人說公司最重要的階段,就是成立之初公司文化的養成,因為一旦養成就非常難更改,除非打掉重練,現在就是迦德打掉重練最好的時機,公司的資訊系統經過這兩個月的更新重整,以後對成本的管理和監控會更加方便,有了數據的支持,將來的阻力會小很多,公司會越來越好的。」
然而只有時機還是不夠,老闆訂了改革的大方向,實際的方案提出和執行,還是得靠下面的所有員工齊心協力才成,只是一般人都有各自的認知,也有自己的驕傲和臉面要顧。
總覺得上面的都是豬頭,身邊的全是庸才,公司就是不照我說的做,才有今天的下場,大才如我,做的絕對是最英明的決定,現在要我檢討改進自己的缺失,那是不可能的,真檢討改進了,不是在拆自己的台嗎?
這樣的【大才】在一般的職場比比皆是,公司想要改革,最先要搞定的就是這些人,如果是同業併購,可以用自己的團隊直接入駐,架空這些人。
但李大同沒有這些資源,只有一號,所以他的辦法,就是跳過這些人,直接讓一號把系統做好,你們這些【大才】也不用麻煩了,直接照著新的系統一步步做,新的系統數據出來,看到了改進成果,這些人也就閉嘴了。
迦德軟體部門就是個好例子,從剛拿到一號的改版韌體時的不屑,到實機測試時的震驚,再到最後的自我懷疑,進而奮發向上好好學習,都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如果要正常慢慢教,讓他們自己慢慢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償所望。
湯碧璽原本在確定公司易主後,就有和這些絆腳石打長期戰爭的準備,沒想到這些阻礙在李大同面前,根本起不了作用,他輕嘆一聲,微笑地點點頭,說道:
「這兩個月來我已經感受到迦德的變化了,還好有你們的加入。」
當湯碧璽第一次和李大同見面後,就知道李大同和自己是同類人,經過和侯億繕合伙的不好經驗,他深深覺得事業夥伴的選擇非常重要,只有理念相同才能走得長遠。
在和滿口空話的謝天齊接觸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李大同,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元辰退出之後,即使知道希望渺茫,還是要見李大同一面,尋求最後一絲機會的原因。
「湯總可要坐穩了,迦德不會只是這點變化,搞不好半年、一年後就開始起飛,湯總到時要忙著找地蓋廠房了。」李大同開完笑地道。
說完這話,他突然發現自己跟那些大老闆一樣,越來越會畫大餅了。
湯碧璽倒沒覺得是玩笑,笑著說道:
「沒問題,飛越高越好,那我就先回公司了。」
「嗯,好。」
湯碧璽走後,李大同剛坐回位子上,手機就響了起來,李大同接起電話,耳朵裡傳來江小敏的聲音:
「有空嗎?來我辦公室一趟,有個人你應該會想見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