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大家分享了很多股票估值的方法,決定來分享一下我對於 NAV(Net Asset Value,淨資產價值)估值法的了解及應用。
⭐ 最近一次比較成功的使用案例,是評估淺海鑽井公司 #BORR 的價值
我當時買股票之前,做了以下研究:
1️⃣ 確認離岸鑽探市場未來趨勢
🔸參考重要的產業趨勢報告
🔸透過財報及其他公開資料,分析主要上游投資公司 (IOCs & NOCs) 在離岸鑽探的未來支出計畫作為佐證
2️⃣ 從行業的主要玩家中,比較各項營運指標的優劣,挑選相對優勢的公司
3️⃣ 查詢二手市場的離岸鑽機價格,並找尋未來 3-5 年已知的新造(newbuild)離岸鑽機數量
4️⃣ 用 NAV 計算:當時每股股價 $2.8,但 NAV 每股價值卻高達 $7.4
後來買 #ASC 跟 #NE,也是差不多的流程
⭐ NAV(Net Asset Value)估值法的應用及限制 ⭐

🟩 一句話結論: NAV 的核心價值是以當前市場現值(Market Value)提供 「清算價值」 基準,但限制是過於依賴資產市價假設,易隨景氣循環而劇烈變動
✳️ 適用於 NAV 估值的行業
✅ 航運業(Shipping)
✅ 海上鑽井業(Offshore Drilling)
✅ 房地產開發商 / REITs
✅ 航空租賃公司
✅ 資源開採業:石油、天然氣、金屬礦業公司
✳️ 以上行業有什麼特色?
1️⃣ 資產密集型 (Asset-Heavy)
🔸公司的絕大部分價值來自於其擁有的實體資產,而非品牌、專利或技術等無形資產
2️⃣ 資產同質性高 (Homogeneous Assets)
🔸資產規格相對標準化(例如:特定噸位的散裝船、特定型號的飛機)
🔸讓市場得以比較不同公司的資產
3️⃣ 存在活躍的次級市場 (Active Secondary Market)
🔸有公開、透明的二手資產交易市場,可以取得客觀的市場報價(例如船舶經紀商報價、房地產實價登錄)
4️⃣ 獲利週期性強 (High Cyclicality)
🔸公司盈虧受景氣循環影響劇烈,導致EPS(每股盈餘)等獲利指標大起大落,失去參考價值
✳️ NAV 估值的計算方式
1️⃣ 核心公式 : NAV = 總資產重估價值 - 淨負債
2️⃣ 計算 NAV/股
3️⃣ 可與市價比較:P/NAV
🔸P/NAV < 1:市場認為資產折價(可能反映悲觀景氣或公司治理疑慮)
🔸P/NAV > 1:市場看好資產未來獲利能力(如:運價上升、租金增長)
✳️ NAV 估值的好處
1️⃣ 提供價值底線
🔸在公司虧損、無法用本益比 (P/E) 評價時,NAV 提供了「清算價值」的參考,讓投資人了解公司的最低保障
2️⃣ 較為客觀穩定
🔸相較於波動劇烈的週期性行業獲利,資產的市場價值通常變動較為平緩,提供了一個更穩定的價值衡量標準
3️⃣ 容易進行同業比較
✳️ NAV 估值的限制
1️⃣ 靜態而非動態
🔸NAV 反映的是特定時間點的「資產存量價值」,並未完全體現公司利用這些資產創造未來現金流的「經營能力」
🔸兩家公司即使 NAV 相近,經營效率佳的公司能創造更高回報
2️⃣ 忽略無形資產
🔸此方法幾乎完全忽略了管理團隊能力、品牌價值、客戶關係等重要的無形資產
3️⃣ 忽略現金流能力
🔸僅看資產價值,未必能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或股東回報
4️⃣ 資產定價不透明
🔸部分市場(如特定型船、鑽井平台)二手交易稀少,仰賴專業鑑價報告,定價主觀性高
5️⃣ 宏觀經濟及景氣循環影響大
🔸資產價值本身,也會因為宏觀因素改變,造成 NAV 快速波動
6️⃣ 公司治理風險
🔸即使資產有價,公司若不處分、或資金被錯誤配置,NAV 不一定能轉化成股東價值
✳️ 影響 NAV 計算的條件
1️⃣ 宏觀經濟與行業景氣
🔸最關鍵的因素
🔸經濟上行週期會推升資產需求與價格(如運價、租金),進而拉高 NAV,反之亦然
2️⃣ 利率環境
🔸升息會增加買家的融資成本,抑制資產交易,導致資產價格下跌
🔸降息則有利於資產價格上漲
3️⃣ 資產的供給與需求
🔸大量新船下水會導致運力過剩,壓低運價和二手船價,使 NAV 下滑
🔸反之,若舊船加速淘汰且新訂單少,則有利於 NAV 上升
4️⃣ 二手市場的流動性與買家數量
🔸買家多、需求旺盛 → 資產估值偏高
🔸買家稀少(如景氣低迷)→ 資產難賣,折價加大
5️⃣ 技術與法規變革
🔸新的環保法規(如航運業的碳排放規定)可能使不符合標準的舊資產價值劇減,但同時提升了符合新規範的新資產的價值
6️⃣ 匯率波動
🔸對於資產以美元計價但財報以本地貨幣呈現的公司,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其 NAV 計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