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底層邏輯】— 如何挖掘超額報酬的股票?

2024/02/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分析大盤

1. 獲利

  • 整體、產業(類股)、強勢個股成長爆發性
  • 景氣動向(製造業指標、訂單、庫存、消費)

2. 評價(本益比)

  • 利率變化
    • 通膨
    • 就業
  • 市場資金量
    • 聯準會資產負債表
  • 市場情緒
    • 趨勢題材

解析:大盤,也就是所謂台灣的加權指數、美國的標普500指數等,他們股價漲跌的底層邏輯為「獲利」與「評價」。

獲利看的是財報裡的每股盈餘 (EPS),可以反映「公司實際的盈利能力」,並在未來將轉化為投資人實質的報酬,是一切投資之本。可以看整體,如Factset會分析標普500成分股公司綜合的EPS是多少。再來是景氣動向,包括製造業指標、訂單與庫存變化、消費狀況與消費者信心等,都可做為參考。

評價,或者我們常聽到的本益比,代表著「投資人相信股市能帶給他們相對於其他金融商品多大的潛力跟回報」,受到利率(美國聯準會觀察通膨、就業變化來作利率決策)、市場資金量(可參考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市場情緒(市場主流的趨勢題材之前景如何,如近期的AI)所驅動。

對未來的獲利成長預估、利率與市場資金量的多寡、是否有前景良好的趨勢題材出現,是影響大盤走向的關鍵。


分析產業

  • 市場規模
  • 成長趨勢
  • 影響因子

解析:一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多大,裡面有多少位玩家來瓜分這個市場,未來幾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何,代表著產業的價值高低與動能強弱。

列舉影響產業脈動的因子有哪些,對市場規模、成長變化有什麼改變,並持續追蹤最新發展,就能大致理解產業運作,從中發掘極具潛力的機會。


分析個股

  • 所處市場的產業分析
  • 市占率變化
    • 競爭對手
    • 護城河
  • 公司本身獲利因子、增長曲線
    • 計畫、營運、發展、人才
  • 評價(本益比)
    • 題材
    • 市場情緒與共識度

解析:個股離不開產業,因此做個股分析前先有產業分析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脈絡。當然,個股分析更有聚焦性,觀察公司是否有搶占市占率的能力,包括相較競爭對手的優勢是什麼、有沒有護城河等。

再來就是關注公司本身的未來計畫、營運模式與發展性,且人才是否都往公司流入也十分重要。尋找獲利增長的因子,若既有的第一增長曲線已經走平,則需觀察公司能否找到第二增長曲線,成功機率有多少。

最後一樣逃不開投資領域中偏藝術層面的評價部分,公司所屬產業,有沒有題材或催化劑能驅動投資人的樂觀情緒也十分重要。

主流、寡占產業的龍頭霸主,有強大競爭實力及護城河,且在未來營運計畫具有想像空間的公司,最後再藉著趨勢題材的風,報酬率通常不會太差。


如何獲得超額報酬

  1. 市場共識強弱(未來往回看確實是好公司的前提下,但投資當下不會知道)
    a.共識強(想買的都買好了):回報率低,風險低
    b.中性共識(多空分歧,但未來仍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回報率中上,風險中
    c.共識弱(偏賭):回報率高,風險高
  2. 公司是否發生問題,營運出現狀況(引發下跌),挖掘解決問題後產生的回報
  3. 沙盤推演,列舉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解析:能讀到這裡的人,想必對自己的期望不會只限於賺取beta,也就是直接投資大盤(指數型ETF),雖然已經比放在銀行或買債券的報酬還高,但如果有辦法再賺到Alpha,也就是超過大盤的報酬,勢必得做更多的功課。

上面提供3點獲得超額報酬股票的思路,我們現在來做更深入的分析:

第一是該檔股票的市場共識強弱如何?共識強的如蘋果,他無庸置疑是一家好公司,但他的營收成長性通常已經固定,難以再有爆發性的增長,投資風險雖低但回報率也同樣較低;共識度弱的公司則偏向於賭博,例如石墨烯、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等之類偏概念型的產品,不確定性非常高,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熟悉,這種風險就大。但如果這種類型的公司出現且能成功,產品普及,回報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因此,我個人的選擇會偏向有中性共識的公司,市場看法雖然多空分歧,但相較於弱共識更具有確定感,且回報率及風險都是最令我滿意的,我不需要最好的回報,我也不用忍受過大的風險。例如電動車雖然現在碰到許多挑戰,但市場對電動車發展還是期待的,因此比較推薦投資人深入研究這類型的公司,可能較有效率。

第二,當一家好公司(大型股、龍頭股、高成長股)碰到問題、營運出現狀況引發下跌時,我們可以分析這個狀況能否解決,如何解決,公司有何行動與應對措施,如果有解決的希望,那可以在市場還偏向悲觀的時候進場,賺取公司解決問題後產生的回報。

第三,做一家公司或一個產業未來發展的沙盤推演,列舉可能發生的情況,如果結果都對某些公司有利,那就是最值得關注的潛力股。舉例來說,AI GPU 晶片供應商有誰,誰的產品比較有實力,客戶會用誰的產品,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代工的產能在未來能開出多少,最後在各種情況發生下(bull case、bear case),公司獲利動能會有多大等,進而引導我們是否做出投資決策。


結論

期望上面的分享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從底層邏輯出發,才比較不會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失焦於茫茫股海當中。

不管投資還是交易,都是一種選擇,選擇背後必然有成本,資本虧損的成本、機會成本都算,無須找到完美的策略,因為也不會有完美的存在,各種策略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間尺度的報酬率都不可能是最佳,每個人能忍受的資產回徹程度也不同,因此最後選擇自己可以承受的特定風險下最好回報的策略,足矣!
14會員
46內容數
用最根本的底層邏輯,最純粹的技術分析,最完整的系統架構看待交易,學習如何從紛亂複雜的市場中獲取長期穩定的報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