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two, Freddy's coming for you」
《半夜鬼上床》是於1984年上映、並一路延續至今的美國恐怖電影系列。
本作是講述一群青少年,某日突然不約而同夢到一名男子:佛萊迪・克魯格,並在夢境裡遭到殘忍追殺。

筆者從小就是B級恐怖片愛好者,但真正讓筆者害怕的電影為數不多。《半夜鬼上床》可說是第一部讓筆者怕到不敢入睡的電影。總覺得一閉上眼睛,就會聽到金屬爪子摩擦的聲音。 但現在回想起來,這部電影似乎比印象中更讓人恐懼。
和其他外來恐怖不同,《半夜鬼上床》中的殺人魔「佛萊迪」,是出現於我們的夢境。
笛卡爾曾說過,我們感受到的一切,可能是某個法力強大的惡魔造成的幻覺。也因為是幻覺,所以現實和夢境其實是難以區分的。 唯一能夠確認的只有,這個被戲弄、卻正在懷疑一切的「我」是存在的。也就是:我思,故我在。 在《半夜鬼上床》中,夢境和現實的界線消失了。我們感受到的一切,甚至我們的身體,都是佛萊迪造就的幻境。 但就像笛卡爾說的,可以確定的是:「正在作這場夢的我,是必定存在的。」 這是一場無法靠「醒來」終結,且無處可逃的夢魘。我是唯一確定的存在,因此也是唯一會被消滅的存在。
夢境的死亡也會帶來現實的死亡。這不是某種抽象隱喻,而是具體的死亡。 簡單來說就是:夢裡怎麼死,現實就怎麼呈現。
所以笛卡爾的存在論證,在這裡變成:我被殺,故我在。 然而,若將視角從「存在」的哲學角度,轉向夢境本身,我們或許能看看佛洛伊德會怎麼說。 佛洛伊德可能會說這是弒父原罪的具象化。 佛萊迪不只是一場夢魘,更是潛意識中壓抑與罪惡感的回歸。 佛萊迪原本是小鎮上的頭痛人物,他因誘殺孩子而被鎮民殺害,從此不提。但這份罪惡感回饋到鎮民的後代身上,當這群青少年正在形成超我的階段,這股力量便化身成佛萊迪開始追殺他們。 或許,也可能暗示青少年自身弒父欲望的壓抑。 但真正讓筆者感到可怕的是,如果照佛洛伊德說的:夢是我們自身潛意識的顯現。那它就是不受控制,而且不可避免的。它潛伏在意識深處,隨時準備殺害它的主人,也就是製造出這一切、那個必然存在的「我」。 佛萊迪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其他恐怖電影,如《十三號星期五》、《厲陰宅》等,鬼怪都是來自外界。無論多強大,總是有避免或戰勝的可能,故事能夠告一個段落。 佛萊迪卻是源於我們自身。即使他每次都被消滅,但只要「我」這個唯一確定的存在延續下去,他就有出現的可能。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但在《半夜鬼上床》裡,這成為了:我被殺,故我在。夢是由我而生,而這個唯一真實的存在,竟要透過「我」的毀滅來得到證明。 如果佛萊迪來自我們自身,就代表只要我們的生命歷程正在持續,佛萊迪隨時可能出現。 而這場可怕至極的夢魘,卻是來自我們自己。 或許真正可怕的不是佛萊迪,而是我們始終無法逃避的自己。這,才是《半夜鬼上床》最讓人恐懼的地方。 今晚,你會做什麼樣的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