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人類文明崩潰的那一天,你想做些甚麼? 本作品是講述一名剛踏入社會,以為正要開啟美好新人生的社會新鮮人,卻誤入壓搾員工的黑心公司。就在他被工作榨乾之際,世界竟突然出現殭屍大軍。於是主角開始思考自己想做的事,並一一去實踐。

raw-image


喪屍作品一直廣受喜愛。除了驚險刺激外,它對道德規範與人性的挑戰,也是吸引人的主因之一。我們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思想和行為當然也謹記文明守則,但這樣的生活真的就符合我們的『人性』嗎? 我們總是追求「文明」,認為秩序與規範能讓人成為「更好的人」。但從現在的社會狀況來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有因文明而活得更快樂嗎?如果沒有,那又是為什麼呢? 佛洛伊德曾指出文明其實是建立在對人類本能的壓迫上。而且這種壓迫不只是為了社會和諧的必要壓抑,是更全面、更深層的「額外壓迫」。 也就是除了壓迫我們的生理本能外,連我們的思想和人格一併給予壓迫,卻讓我們以為是自己的選擇。 例如我們會期望自己成為遵守社會規範與價值的「公民」。

社會不單要你做什麼樣的人,甚至還讓你覺得自已該成為怎麼樣的人。這就造成一種內外呼應的壓力。你一路照著安排好的人生歷程前進,卻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現失去了方向,一切似乎毫無意義。現代社會大部分的痛苦便來自於此。 而我們為了調適這種痛苦便不得不變得麻木,失去了所有感覺,也就更難感到快樂。 在作品中,主角陷入以死亡逃避痛苦的關頭時,吞噬一切的殭屍讓人類文明因此消失殆盡。這個只剩下生存的世界看似殘酷,卻反而讓主角擺脫之前的痛苦與束縛。得以完成像用超大銀幕打電動,或盡情享受百般無聊。這類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他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我們會習慣將弱肉強食的殭屍世界與放任本能的原始世界做連結。殭屍會啃食我們的身體,人類會為了生存彼此殘殺,所以帶來秩序的文明世界是必要的。 佛洛伊德當然也沒有一昧否定文明,他承認為了社會和諧,某些本能抑制是必要的。但問題在那些額外的、另有所圖的規範。正是這些額外規範造成的壓迫,讓文明對我們的殘害不遜於殭屍。它不單讓我們以別種方式自相殘殺,甚至更隱蔽、全面的啃食我們的心靈。不知不覺中,我們殘破不堪,卻無法察覺,也無路可逃。 這樣看來,真正可怕的究竟是殭屍,還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人類文明呢? 下次當我們感到哪裡不對勁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那些無以名狀的痛苦感受來自哪裡,會不會是文明告誡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壓力呢? 即使殭屍還沒出現,人類文明也還未毀滅,但我們總是有重新思考世界的可能,想想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麼樣子。 文明,真的讓我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g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閒來無事的碎念
do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30
《戲夢巴黎》是由柏納多·貝托魯奇執導,於2003年上映的法國電影。內容是名到法國留學的美國大學生,與一對同樣熱愛電影和哲學的雙胞胎兄妹進行了一段靈魂和肉體的輕狂遊戲。 筆者是個科幻迷,特別對人工智慧有熱切的興趣,筆者最想知道的從來都不是人工智慧能做什麼,而是它究竟是什麼。所以從ChatGPT出現的
Thumbnail
2025/08/30
《戲夢巴黎》是由柏納多·貝托魯奇執導,於2003年上映的法國電影。內容是名到法國留學的美國大學生,與一對同樣熱愛電影和哲學的雙胞胎兄妹進行了一段靈魂和肉體的輕狂遊戲。 筆者是個科幻迷,特別對人工智慧有熱切的興趣,筆者最想知道的從來都不是人工智慧能做什麼,而是它究竟是什麼。所以從ChatGPT出現的
Thumbnail
2025/08/17
本文探討九零年代女演員薇諾娜·瑞德獨特的演藝風格和個人形象,如何與當時社會氛圍產生衝突,以及她最終被時代淘汰的原因。文章並對比現今影壇演員「做自己」的趨勢,點出其表面積極和缺乏真我個性的現象,進而凸顯薇諾娜·瑞德的獨特和時代的侷限。
Thumbnail
2025/08/17
本文探討九零年代女演員薇諾娜·瑞德獨特的演藝風格和個人形象,如何與當時社會氛圍產生衝突,以及她最終被時代淘汰的原因。文章並對比現今影壇演員「做自己」的趨勢,點出其表面積極和缺乏真我個性的現象,進而凸顯薇諾娜·瑞德的獨特和時代的侷限。
Thumbnail
2025/08/08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人類文化似乎普遍存在死後審判的幻想,其核心幾乎都是靈魂將會被決定是享樂還是受苦,不只東方宗教,柏拉圖也曾多次提過類似的觀點。 死亡遊行這部作品便是講述人死後靈魂會去到一間酒吧並被迫進行遊戲,但這間酒吧其實是藉由遊戲過程來決定靈魂能夠轉生或墮入虛無的裁決所。 為了公正的判斷
Thumbnail
2025/08/08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人類文化似乎普遍存在死後審判的幻想,其核心幾乎都是靈魂將會被決定是享樂還是受苦,不只東方宗教,柏拉圖也曾多次提過類似的觀點。 死亡遊行這部作品便是講述人死後靈魂會去到一間酒吧並被迫進行遊戲,但這間酒吧其實是藉由遊戲過程來決定靈魂能夠轉生或墮入虛無的裁決所。 為了公正的判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你必須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去面對那一場又一場的試煉
Thumbnail
——你必須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去面對那一場又一場的試煉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