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9.18 詳細內容:
**聯準會決策與降息背景
*聯準會於9月FOMC會議宣布降息一碼,基準利率落在4%–4.25%,為去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投票結果11票贊成、1票反對,唯一反對者是川普提名的新理事米蘭,他主張一次降息兩碼。
*鮑爾強調降息是風險管理而非因通膨達標,目的在避免勞動市場惡化。
*歷史上急降往往意味經濟惡化或系統性風險,緩降則可維持市場多頭氛圍。
**點陣圖與未來降息路徑
*9月點陣圖相較6月更鴿派,年底預期再降兩次,利率將至3.5%–3.75%。
*2026年之後的降息節奏保守,僅較6月多一次降息,與市場預估的2–3次差距大。
*除了米蘭主張大幅降息外,多數票委支持緩降,顯示聯準會維持獨立性與政策彈性。
**市場反應與流動性預期
*美股尾盤出現賣壓回跌,市場擔心降息步調不連續導致流動性預期不足。
*投資人期待連續降息才能維持高估值,但過度連續降息往往意味就業市場出現嚴重問題。
*最佳情況是降一降、停一停,避免對經濟造成傷害。
**經濟預測與就業市場
*聯準會上調美國GDP預估:2025年1.6%、2026年1.8%、2027年1.9%。
*就業市場預估失業率將升至4.5%,顯示有惡化風險。
*鮑爾直言勞動市場已不再穩健,這是降息的核心理由。
*非農數據可能因移民執法強化與統計回覆率下降而產生誤差,短期數據或低估真實就業情況。
**通膨與物價觀察
*美國8月CPI年增2.9%、核心通膨年增3.1%,均高於目標值。
*服務業通膨僵固,商品通膨部分回落。
*食品、燃料、汽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農糧價格大多數下滑,唯有牛肉因供需缺口持續大漲。
*關稅通膨仍在轉嫁過程,可能延長降息步調。
**金融風險與信用市場
*貸款公司Tricolor破產,凸顯高利率副作用在中小型金融機構蔓延。
*房貸違約率仍可控,但信用卡與車貸違約率上升,學貸也快速惡化。
*商用不動產違約率達11.7%,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原因在疫情後企業遷往新大樓及遠距辦公趨勢。
**政治與內部角力
*米蘭雖力主大幅降息,但目前勢力有限,多數票委維持謹慎共識。
*副主席沃勒與鮑爾等人支持小幅降息,政策重點仍在避免經濟與就業惡化。
*Cook與米蘭之間存在明顯對立,政治壓力可能影響未來決策,但目前三方力量(鴿派、中立、鷹派)仍保持制衡。
*川普政府持續以技術或法律問題挑戰部分官員,例如Cook與財長貝森特的房貸爭議,顯示金融監管機構面臨政治化風險。
**此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展現政策沉穩而非恐慌。
*重點在於聯準會平衡通膨與就業,降息節奏將更長更謹慎。
*短期內經濟仍有韌性,但信用市場壓力與就業惡化風險值得關注。
**美債與全球利差收斂
*美國公債與全球主要政府公債殖利率利差收斂至約120基點,顯示聯準會降息週期追趕全球步調。
*聯準會先前長期按兵不動,美元強升;如今開啟降息後,美國相對優勢縮減。
*其他經濟體因赤字、政策不確定或央行鷹派,債市低迷,反而使美債短期走強。
*聯準會預估明年僅降息一碼,市場估兩至三碼,仍為緩降格局。*
**降息與股市影響
*此次降息符合預期,對股市影響有限,行情陷入觀望。
*短期總經消息難作交易依據,唯有長週期才能看清趨勢。
*緩降有利市場穩定,急降則意味系統性風險。
*歷史顯示2019、2024年降息後短期資產回檔,但3–12個月後資產表現轉佳。
*2025年新一輪降息是否重演過往,取決於就業市場是否惡化。
**投資哲學與風險
*僅靠短期總經預判不足,需建立長期投資哲學與策略。
*投資需資金支撐與耐心堅守,否則易死於短期波動。
*許多人雖看對趨勢卻因波動無法下單,導致錯失行情。
**輝達與中美角力
*輝達股價跌2.67%至170美元,拖累費半收十字線。
*中國監管機構要求本土科技企業減少採購輝達AI晶片,推動自主研發。
*中國企業已訂購數萬顆RTX Pro,若2026–2027年全面轉向自研,輝達恐失去中國市場。
*ETF成為替代策略,屬被動擇股但主動擇時,適合低位加碼。
**台灣央行政策兩難
*台幣近期升值,原因在於出口順差、壽險避險與國際資金湧入AI半導體。
*央行陷入兩難:干預過度恐被美方貼上匯率操縱標籤,不干預則企業利潤受損。
*目前採取時間差戰術,要求外資自律並報告操作,禁止炒匯但允許買股。
*央行政策需兼顧台美談判與製造業景氣,市場等待今日理監事會議訊息。
**聯準會步調緩和,政策沉穩,未釋出恐慌訊號。
*短期市場焦點將圍繞12月點陣圖與台灣央行會議。
*長期投資須兼顧總經環境、政策動態與資金管理,避免過度受短期消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