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9.17
**資金輪動與市場氛圍
*本週明顯出現類股轉換,資金自PCB板材與軍工股撤出轉往記憶體(DRAM/NOR/NAND)與晶圓/碳化矽Wafer。*錢跑很快 成為盤面節奏,動能部位需順勢調整,破線或爆量跌破應果斷減碼。
*長線題材可能走2–3年但中途回檔可達20–30%,持有心態與部位管理需分開思考。
**FOMC/利率與短線風險
*市場幾乎篤定降息,但也有利多出盡的風險,短線操作偏保守。
*過去加回的部位近期再度下降,同時轉進相對強勢族群以維持勝率。
**記憶體主線:NAND→DRAM→NOR的連鎖
*起點在NAND:HDD美商發出漲價信,存儲需求外溢至NAND,報價啟動。
*DRAM被動加速:美光暫停報價帶動情緒,後續季度合約價續揚機率高。
*產業慣性:多家廠跟進暫停報價,帶有聯合抬價的市況色彩。
*NOR補鏈:中芯資源轉往高單價品(PMIC/DDIC/MCU),NOR產能釋出轉台系(如力積電),中國端報價已動、台灣鏈影響待觀察。
**群聯作為加速器的案例
*一次釋出多重利多:8月自結亮眼、董座低檔買股、暫停報價、CSP預期明年ESSD缺口雙位數。
*資金湧入推升至處置,CB定價可望有利,屬於一波到位型加速反應。
**DRAM結構性缺口的脈絡
*HBM持續供不應求,產能資源擠壓Legacy(DDR3/DDR4),帶動舊節點報價改善。
*台廠(如華邦電)面臨客戶轉規格壓力,產品組合向DDR4/Cube等提升,題材層次增加。
**NOR鏈條與中美供應差異
*中國供應鏈內循環與海外鏈條不同步,台灣刻意降低中國曝險以降低政策風險。
*旺宏、華邦電等台廠受惠NOR與DRAM雙題材,近期表現相對強。
**碳化矽(SiC)題材再啟
*前期因中國激烈擴產與補貼導致價格崩壞,連Wolfspeed都陷重整風波。
*近期全球股價共振(美Wolfspeed、中國天岳、台灣漢磊/嘉晶/環球晶/中美晶)顯示資金回流。
*市場傳聞以SiC當Interposer不切實際,較可能的是作為伺服器散熱墊高/導熱載體用途,提升與HBM的熱接觸效率。
*SiC價格或已接近甜蜜點,若新應用擴散,價格下探空間收斂甚至小幅回升可期(趨勢仍待驗證)。
**矽晶圓與記憶體的雙題材疊加
*SUMCO等同業走強,台灣環球晶領銜,已試產12吋SiC,2026–2027年量產可期(單晶圓ASP未定)。
*雖矽晶圓仍處高庫存低景氣,但因記憶體需求熱、去化速度預期加快,兩題材疊加使矽晶圓族群轉強。
**盤面評估與風險控制
*老AI 四月大跌後反彈至高PE區,現多休息整理;高檔個股一旦跌破關鍵位,易引發連鎖賣壓。
*當前不是無腦做多的位階,策略上先往熱門主流靠攏,但嚴守風控。
**操作建議與觀察指標
*核心主線:記憶體(NAND/DRAM/NOR)與SiC晶圓。
*短線策略:順勢聚焦強勢股與強族群,破線爆量即減碼;處置股與急漲股以一波到位的思維看待節奏。
*基本面追蹤:HDD/NAND/DRAM合約價、CSP對ESSD缺口指引、台系NOR/DRAM接單與產品組合變化。
*結構驗證:SiC價格曲線(6/8/12吋)、散熱應用落地時程、環球晶SiC量產進度與訂單能見度。
**QA部分。出場與減碼原則
*上漲中的股票如果盤出一個頭部且不再連創新高、轉為橫盤並出現底部被灌破,會採用黑K或灌破作為出場訊號。
*過去是灌破瞬間賣,現在會等幾天觀察,若無法站回去再賣出,作為短線出場方法。
*面對慢慢回跌時,會抓前一根進攻紅K 的區間,若回吐約其三分之二,視為減碼依據。
**再平衡與部位控制
*在市場瘋搶時採取再平衡,於強勢上漲階段逢高小幅減碼,回落時再逐步收回。
*以Tesla為例,便宜時少人要、貴時搶翻天,策略是漲時減一點、跌時收回,以部位比例控風險。
*美股較常用再平衡與移動停利,台股則較常用盤頭跌破 的技術出場。
**移動停利(Trailing Stop)
*創新高後設定隱形停利線,常見回檔幅度為5%或7%作為觸發門檻。
*價格持續上漲時同步上調停利線,直到一次性回落達到門檻即執行部分或全部停利。
*此法在美股操作上運用頻繁,有助於抱住趨勢同時鎖定部分已實現利潤。
**原則彈性與心態
*實務上高度情境依賴,無法一體適用,但大方向是 轉弱就開始出。
*不追求賣在最高點,賣出後續續漲在所難免,關鍵是掌握可控的規則與勝率。
*面對慢跌與震盪,利用關鍵K棒與結構位階(如進攻K的回吐幅度)來量化決策。
**空手風險與耐心報酬
*長期空手容易錯過已研究很久的標的噴發,常常會遇到 想等回檔再買結果買不回來 的狀況。
*持股分散可平滑波動,避免單一持股下跌5%就拖垮整體績效。
*許多優質標的會 蹲很久再噴出,噴出瞬間常讓人後悔先前因時間成本而放棄。
**生活比喻與投資修練
*切換車道的塞車體驗對應頻繁換股:剛切過去就塞,原車道開始動,說明長期持有的重要性。
*過度切換標的未必提升效率,常在下一個紅綠燈再相遇,不必油門踩到底。
*投資是一種對自我的修練,初期在探索,時間拉長後會更懂得耐心與節奏。
**強勢股挑選的演變
*早期全部做強勢股,現在僅作為部位的一部分,更多標的選擇以長抱為主。
*比起純量化排序(五日漲幅、營收創高),更偏好題材先行的篩選。
*新聞不一定落後,能從題材與趨勢新聞中提早挑出具爆發潛力的標的。
**題材導向的篩選流程
*第一層濾網是 找看得懂且有興趣的大故事,如AR眼鏡新製程等。
*自題材池拉出20–30檔觀察名單,挑選其中表現最強的動能股進行布局。
*盤整後第一根常易被洗,優化做法是先小倉位試單、確認續攻再逐步加碼。
**追強與加碼策略優化
*從只敢買第一根,進化為敢追已上漲30%甚至50%、鎖多根漲停後的強勢延續。
*市場不是傻子,漲多往往有其基本面或趨勢邏輯支撐,過度尋找反例會陷入悲觀而錯失行情。
*同時有 敢追強勢,以及 耐心蹲點 的不同操作方法,依據題材強度與市場共識動態調整。
**量化指標的定位
*最早期會用券商軟體篩選 營收創高、五日創高,但現階段不會特別看。
因為量化的選股僅作為輔助,核心仍是題材與結構強度的主觀判斷與動能驗證。
*停損頻率太高會反人性,故以題材理解提升持有信心,降低不必要的交易。
**個股經驗與風險識別
*對於陳進財的穩懋與6213,曾多次受傷,提醒新手避開 新人殺手。
*相較之下,產業龍頭如台光電的結構性優勢更明顯,風險報酬較易評估。
*操作教訓多以真金白銀換來,強調辨識股性的難易度並調整倉位與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