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9.13
**市場整體氛圍
*市場持續激情,但波動增加,類股輪動狀況健康,表現整體仍佳。*行情看似全面起漲,幾乎隨便射股號都會漲,因此不要過度歸因。
*心裡清楚行情過於瘋狂,隨時可能出現天罰回檔。
*策略是遇回檔先砍槓桿,再汰弱留強,強勢族群如散熱、記憶體、板材材料仍明顯。
**電動車與降息效應
*非必需消費品在降息環境中表現更好,特斯拉因此大漲。
*強調不是先知,僅能判斷大方向,短線走勢難以預測。
*遇到看得懂的球才出手,不需在不適合的行情裡硬打。
**記憶體行情
*記憶體趨勢較好預估,因為報價變化與停產、暫停報價的跡象已出現。
*記憶體大潮已經啟動,摩根士丹利甚至出數十頁報告專門分析。
*這波自己算是運氣好,記憶體和電動車同步大漲。
**投資節奏與操作心得**
*前一個月表現佳,但再往前推一個月,飆股滿天飛時卻選擇減碼轉指數。
*說明有時候行情不是自己的盤,要耐心等到熟悉的機會再出手。
*遇到適合時機,會有指哪打哪的順遂感,但不能被自信沖昏頭。
**市場話題與CPX釋疑
*市場有新聞誤解:認為NVIDIA CPX改用GDDR會排擠HBM需求。
*實際上,CPX是額外加在伺服器的tray中,每台多8顆,屬於新增需求而非取代。
*因為CPX不用HBM,也不需COWOS封裝,因此未來僅靠COWOS數量來推估NVIDIA營收將愈來愈困難。
*CPX帶來的是額外增量需求,而不是削弱HBM。
**記憶體市場的觀察與交易心得
*近期記憶體產業出現多項事件,包括 NAND 報價回升、美光暫停 DRAM 報價,以及台灣部分 NAND 控制器廠商傳出停止報價的消息,讓市場氛圍快速升溫。
**交易思維與策略
*抓準時機非常困難,去年講的題材今年才反應,顯示需要耐心與靈活。
*做法是有預感就先買上去,若市場沒動就馬上砍掉,避免浪費資金。
*若資金有限要追求效率,應該見招拆招;資金多者可選擇長期放著。
*當東風來時,即便價格已經偏高,仍可能要追高,否則容易錯過整段行情。
*有些人等拉回卻等不到,最後真正拉回時反而是出貨點。
*動能型題材(如報價上漲)常需追高;非動能型則可採低接策略。
**近期市場事件
*美光宣布暫停一週 DRAM 報價,引發市場震撼。
*台灣 NAND 控制器廠商也傳出暫停報價(未公開消息)。
*這種停止報價的行為,常像是記憶體廠聞到氣氛對了,刻意推升價格。
*記憶體廠經常有上下交相賊的現象,藉由天災、事件或協同行為,快速推高價格。
**供需展望與缺口時間點
*真正的供需缺口,預期從2024Q4開始,並在2025Q1-Q2加速擴大。
*DRAM確定會缺,HBM需求強勁。
*NAND的需求也上升,特別是ESSD、QLC SSD在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需求下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缺口可能高達1-2成。
*HDD市場緊俏,更多需求轉向SSD,放大缺口。
**股價與市場反應
*銅箔基板的案例顯示:缺口發生前,股價已提前反應。記憶體亦可能如此,等缺口出現時,行情可能已結束。
*鎧俠、美光、威騰、海力士等 NAND 廠股價已漲至右上角。
*HDD 與伺服器儲存廠商表現強勁,顯示族群行情已展開。
*台灣部分廠商進入落後補漲階段,需觀察後續發展。
**記憶體大潮可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供需失衡、停產、災害、政策),單靠供需預測不一定能抓到大波段。
*不必企圖當預言家,應在過程中持續更新觀察、捕捉契機。
*不用期待從魚頭抱到魚尾,適度進出才實際。
*若總想抱完整波段,容易被套在山頂。
*這波 NAND 與 DRAM 的行情已快速反應,未來兩季將見到缺口擴大,但股價可能提前到位。
**國巨收購茂達事件與市場觀點
*國巨計畫收購茂達5–20%股權,收購價約230元,市場預期股價將直逼收購價,除非茂達祭出聲明或引進”白馬騎士”抵抗。此舉讓外界聯想到過去芝普找幫手對抗國巨的案例,但最終仍由國巨勝出,因此茂達是否反擊值得觀察。
**國巨的併購策略與布局
*國巨為全球被動元件大廠,長年透過橫向併購壯大,目前在PMIC領域已先後收購富鼎、力致,如今再進一步併購茂達。這使NB廠未來在PMIC採購上可能受制於國巨,因為台系PMIC幾乎同屬一個老闆。
*官方宣稱此次為財務規劃,但市場普遍認為是長遠布局,類似台達電結合集團資源。國巨有意將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整合,進一步進軍伺服器與高毛利應用市場,從零組件升級為模組,提高定價能力與整體滲透率。
**茂達的角色與特色
*茂達專注於Fan Controller IC、DDR5 PMIC、Server Fan等產品,雖營收與獲利穩健,但股價長期牛皮,主要因公司作風保守、對外溝通不積極。
*茂達持有40%大中(MOSFET廠),因此國巨收購茂達等同同時取得MOSFET版圖,堪稱一石二鳥。
*由於茂達董監持股偏低,一旦國巨收購成功,實質控制權恐快速易主,因此公司可能採取反制,如發動毒藥丸或尋找白馬騎士。
**市場評價與投資人看法
*此次收購被視為高明之舉:茂達估值不高、基本面穩健,加上間接獲得大中,國巨買得不貴,甚至偏便宜。
*部分人質疑國巨歷來收購並非全數成功,但主流看法是整體大方向正確,國巨在併購操作上仍展現強大實力。
*市場期待此次案子不要太快結束,希望出現抵抗與博弈,增加戲劇性與籌碼戰的觀賞性。
**收購機制與股價影響
*國巨將以公開收購方式進行,收購價等於在市場上開出的買盤。投資人無須直接找國巨,而是透過市場掛價出售。
*股價通常會鎖在收購價附近,若茂達不抵抗,價格會停在收購價直到國巨收齊張數。
*若茂達或其他勢力進場搶籌碼,股價可能被推升至更高水位。反之若收購過程出現瑕疵,也可能出現回跌。\
**QA部分,克服槓桿心魔要看時機,不是隨便就能做。
*目前的績效主要來自大盤極好,並非技巧或節目功勞。
*40%報酬在行情好時並不突出,算是買到對的股票。
*真正的學習要看能否度過低谷,因為多頭人人都是股神。
**投資職涯的不同派系
*一派是個人在家自營或投資公司,偏向拼績效,不太看學歷。
*績效差或研究不佳會立刻被淘汰,壓力大但直接實戰。
*另一派是正規軍:投信、法人,學歷要求高,建議補學歷。
*正規軍以薪水為主,若升到經理人有抽成。自營派則靠績效分潤。
*投資公司老闆若看好你,願意放錢給你操作。
*學院派有保底薪水,實戰派則強調績效,兩者圈子重疊但不相同。
**年輕時槓桿開滿,追動能與強勢股,停利靠價格回落判斷。
*自承若當時遇到川普行情,可能已爆倉收場。
*以前資金小,敢槓爆,因為能快速脫身;資金大後流動性風險增加。
*操作方法多靠技術面,買突破、強勢右上角股票。
*後來發現突破第一根容易被洗,反而直接噴上去更好切入。
*使用槓桿時,必須嚴格停損,絕不能在虧損時加碼攤平。
*加碼只發生在上漲、獲利時,並要帶著獲利出場。
*若遇到突發利空仍可能被迫賠錢,但大多數情況靠嚴格停損可控。
*自認對風險偏保守,幾乎沒有斷頭經驗,與成長環境有關。
*槓桿策略核心:賺錢時放大,虧損時絕不加槓,回調到侵蝕獲利就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