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宴》音樂劇改編自李安導演於 1993 年上映的同名電影,故事聚焦於同志自我認同與亞洲家庭傳統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而引發一連串無法控制的蝴蝶效應。
當年電影問世時,美國尚未開放同志婚姻,劇情同時也映照了亞洲移民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掙扎,可以想像,當時觀眾在電影院裡所受到的衝擊與震撼。
此次欣賞音樂劇,除了能感受到演員精湛的歌舞演出與場景轉換的巧思之外,劇中也融入了濃厚的台灣傳統文化氛圍,令人倍感親切。

然而稍嫌可惜的是,在劇情與對白上略顯不足。隨著台灣社會風氣逐漸開放,人們對於多元家庭形式的接受度大幅提高,使劇本原本所承載的衝擊力,在現今經驗中相對減弱。
此外部分對白略顯生硬、不太自然,若能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基礎上,延伸至更貼近當代社會議題與困境,我想能提供更多反思空間,引發更強烈的共鳴與討論。
若以百老匯規格來衡量,整體的震撼力與觀影感受確實仍有差距,但若從推動台灣走向國際、扶植本土音樂劇產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嘗試仍極具意義,值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