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觀賞《人間條件》系列作品,《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這部睽違16年再度搬上舞台的劇作,足見其歷久彌新的魅力與可看性。
雖然是16年前的對白及故事,卻絲毫不顯陳舊,放在現代依然貼合現實、毫無違和感。讓我感受到隨著時間更迭的或許是歷史,但亙古不變的始終是人性。
由林美秀飾演的姐姐,因為不擅長讀書,從小習慣犧牲自己的自由與權利,把家中的資源讓給成績優異的妹妹。即使如此,她始終不怨不悔、知足常樂,並以「家中有一位優秀的妹妹」為榮。她也是這個家族中最重要的連結,無論承受多少苦楚都往肚裡吞,甚至在最後被最深愛的妹妹傷害時,仍舊選擇包容。

而由黃韻玲飾演的妹妹,從小承受著「希望」與「成功」的重擔。她深知姐姐為自己犧牲的一切,因此背負著無法失敗的壓力,把所有的黑暗與脆弱藏進心底。最終在崩潰時,卻誤傷了那個最愛她的人。
我們常在觀劇時試圖辨別角色的對錯,把角色分為「好人」與「壞人」,彷彿只要貼上標籤、警惕自己別成為那樣的人,就能安然地過日子。但在這部劇裡,我無法輕易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當理解一個人走過的成長軌跡時,便會開始明白,很多選擇並非出自本意,而是身不由己。
正因如此,我特別心疼這對姊妹,她們即使早已脫離原生家庭,卻仍被家庭賦予的角色與責任緊緊束縛著。姐姐必須無條件地包容、成全妹妹,讓她無後顧之憂地追夢;而妹妹因為理解姐姐的犧牲,所以拚命地追求成功,把人生當作戰場,並希望帶著姐姐一起奔向更好的人生。當她遭遇失敗時,彷彿也失去了被愛的資格,於是做出了傷人的選擇。
然而,姐姐最終仍對妹妹表示,不是因為妳是成功的妹妹才值得被愛,而是妳無論是什麼樣子,我都依然愛妳。

我特別喜歡舞台上設計的一個細節:讓觀眾親眼看到幕後工作人員推動布景轉場。這樣的安排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一齣舞台劇的順利完成,除了幕前演員精彩的表演之外,更需要幕後團隊無數的默默付出。
謝幕時,吳念真導演提到,過去的他比較像姐姐;但在不知不覺間,自己好像也成了妹妹的角色。仿佛一邊感傷過去的流逝,一邊面對時代推著人往前走的無奈。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吳念真的文字與小說,他總能細膩描寫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用溫厚卻沉重的語言,為輕如鴻毛的日常加上重如泰山的重量。
最後,想用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總結這齣戲給我的感受: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