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大幅減少 3.3 萬人至 23.1 萬人,創下近四年最大降幅,低於市場預期,扭轉了前一週的異常跳升。儘管裁員人數維持低檔,但勞動市場整體仍顯疲軟,招聘幾乎停滯,勞工供需雙雙下滑。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坦言,勞動市場已非「非常穩固」,決策陷入在尚未完全受控的通膨與疲軟就業市場間權衡的兩難。
在此背景下,聯準會於週三(18 日)一如預期降息一碼至 4.00%-4.25%,為今年首次降息,開啟新一輪貨幣寬鬆週期。聯準會預計今年還將有兩次降息,高盛也預期聯準會將在 10 月與 12 月再度降息。儘管市場普遍預期偏向鴿派,但聯準會內部仍有分歧,白宮也曾施壓要求更大幅度降息,使得其獨立性受到質疑。
國際央行步調則各異。英國央行(BOE)在高通膨與經濟疲軟的兩難中,選擇維持利率不變並放慢資產負債表縮減速度。巴西央行也連續第二次會議維持利率在 15% 的高點,以應對通膨與韌性的勞動力市場。日本央行則受國內政治動盪影響,預計將維持利率不變,不過有前官員認為,若經濟基本面穩健,10 月仍可能升息。
在產業與貿易方面,美國關稅政策引發連鎖反應。家居品牌 RH 執行長警告,新一輪家具關稅可能引發通膨並淘汰半數同業,但像 RH 這樣的大公司可能反而受益於市場整合。而美國對瑞士徵收 39% 高關稅,導致瑞士對美出口單月暴跌 22%,瑞士則透過增加對歐洲等其他市場出口來抵銷衝擊。
地緣政治與產業競合也出現新局面。中國終止對 Google 的反壟斷調查,並將目標轉向輝達,指示阿里巴巴等公司停止購買特定晶片,被視為在科技貿易談判中將輝達作為新籌碼。同時,中國將 AI 算力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推動國產晶片自主研發。中國船舶工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年增 20.8%,利潤激增 72.6%,三大造船指標全球領先。
晶片大廠輝達宣布將投資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雙方合作開發客製化晶片,專注於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市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這項合作將為輝達打開筆電新市場,並成為英特爾伺服器 CPU 的主要客戶,預計將解決 250 億至 500 億美元的市場機會。黃仁勳強調,這項合作與政府無關,英特爾和輝達的工程師團隊已合作一年多。
這筆投資的政治動機引發關注,被外界解讀為輝達取悅川普政府的方式,因其緊跟在軟銀和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之後。儘管如此,黃仁勳強調對 Arm 技術路線圖的承諾不變,並讚揚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像魔術」。台積電在輝達與英特爾合作消息公布後,股價先跌後漲,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優勢地位至少可維持到 2030 年,整體風險可控。英特爾股價則因這項合作暴漲,創下 1987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金融市場也出現警訊。道瓊工業指數雖屢創新高,但道氏理論顯示代表實體經濟的道瓊運輸指數表現疲軟,兩者嚴重背離,歷史上曾預示市場動盪。此外,川普政府正推動「電力加速」計畫,動用緊急權力與資金支持大型電力項目,以滿足 AI 與資料中心帶來的需求。這項計畫明顯傾向化石燃料,並阻礙了可再生能源項目,反映出能源政策與 AI 發展之間的矛盾。
全球 AI 版權戰持續擴大。 繼起訴美國 AI 公司 Midjourney 和 OpenAI 後,迪士尼、環球影業與華納兄弟探索公司又將中國 AI 公司上海稀宇科技告上法庭,指控其「海螺 AI」侵權,核心爭議在於模型訓練與內容生成的合法性,這類訴訟將推動產業規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