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堂裡回蕩著張學友〈祝福〉的旋律,光影映照在一張張青春的臉龐上。這一次的道別,不再只是淚水,而是更多的理解與成長。三年來的陪伴,從玩笑、惡作劇,到彼此間最深的依靠,都在歌聲中被凝結。巧如望著淑心,心中浮現的是一家人般的溫暖記憶,與她們青春歲月的光影。離開校園,踏入社會,步伐漸行漸遠,但那份友情,仍隱隱在心底延續。
==
張學友的《祝福》在禮堂中持續播放著。巧如想著,這次的道別會充滿了祝福,不再像國中時那樣擔心害怕,因為她與淑心都成年了,更加懂得如何維持彼此的友情。她想著淑心一家人的幽默風趣,陪伴自己高中三年,真如張學友的《祝福》:
願心中永遠留著我的笑容,伴你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畢業後的一年,她倆彼此還會寫信、寫明信片。星期六偶爾還會一同約去台北西門町走走,或是一起吃飯聊聊工作,聊聊自己生活。
一週一次,二週一次,一月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漸漸地,因為彼此生活忙碌,重心轉移,她們似乎完全沒有聯繫。
只是偶爾,巧如在上班途中騎車經過家電行,看見淑心、淑心爸媽及弟弟明豪,會匆忙地揮揮手。
巧如為了賺錢,兼了很多差事。有了穩定的會計正職工作外,晚上下班還兼做公司電話業務開發員,假日還去賣場推銷信用卡。幾年下來,每次經過家電行都是匆匆而過,也無心留意淑心一家人的身影。
就在她每次匆匆而過的日子裡,不知不覺,家電行鐵捲門拉下了許多日子、許多星期、許多月。巧如一開始不以為意。等到真正意識到鐵捲門似乎都沒有開啟,已經是在數年以後的早晨。
那日早晨,是巧如結婚前一個星期。她正準備前去報喜訊。快到達家電行前,看見鐵捲門的樣子,才訝異地發現自己竟然大約有十年沒有與淑心見面了。
淑心好嗎?還是一樣那麼頑皮搞笑嗎?她弟弟明豪還是一樣愛打電動嗎?他們的爸爸還會陪孩子們玩電動嗎?那位風趣的絹姐姐還會看愛情小說嗎?
巧如一步步走到家電行鐵捲門前,這一家子的笑容個個浮現在眼前。彷彿又置身於年少時,那笑聲不斷、鬥嘴聲不斷的家電行。
巧如按著久違的門鈴一聲、二聲、三聲……鈴聲聲聲地將她拉向未知的焦慮。她到隔壁的檳榔店問,沒想到檳榔店早已換老板。老板說,五年前頂下這家店時,家電行就一直是鐵門拉下的狀態。
巧如又到家電行另一邊的西藥局問,員工說家電好像一直都沒有開過。而西藥局的老板竟然也換人了。
巧如走回家電行,依然按著明知不會有回應的門鈴。她想著,到底怎麼了?
她走出騎樓,看著家電行的招牌,想著還是一樣的招牌啊!於是低頭想到對面的文具店老板一定知道淑心的消息。不過抬頭一看,對面不是文具店,而是便利超商。她環顧四周,才發現這些年來每天上下班騎車經過的路口,不再是年少時的樣子。
文具店、雜貨店變成超商;小吃店變成義大利餐廳;就連家電行樓上的住家也變成商用辦公室。唯一不變的,是那生鏽的家電行招牌,可是卻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巧如回家拿起電話,按著熟悉的號碼,傳來的是:「您播的電話號碼是空號,請查明後再撥,謝謝。」
她想著,會不會是自己記錯?但又不可能啊!正要起身拿電話本確認時,才想到大台北地區曾經將電話號碼7碼改成8碼,所有的號碼前面都要加上2。於是她重新撥號,仍是一樣的結果。
打開抽屜翻倒櫃,找出以前國中、高中的通訊資料,巧如才發現自己在學生時代根本沒有什麼朋友。畢業後也都沒有跟同學們聯絡。現在突然打去問淑心的去向,會不會太唐突?
但是淑心是她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她要結婚,一定要請淑心一家人前來做客。
而電話一通通打聽來的消息,彷彿訴說,淑心一家人,早已人間蒸發,只留下一間門鈴無人應、生鏽招牌的老店面。
該不會真的是如同張學友的《祝福》:
願心中永遠留著我的笑容,伴你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巧如想著高中畢業時的心境,又想著現在的心境,到底是什麼把她與淑心分離?
==
十年未見,鐵門深鎖,招牌生鏽,友情卻像一首未完成的歌。下一章,將揭開巧如婚後的日常,命運再度把她帶回家電行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