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9-20 乙巳年七月廿九(蛇年)
人員:學員14人、俊丞、Fiona、阿達教練、李老師。
裝備:7艘平台舟、3艘單人舟及戒護挺。
預報中潮,滿潮09:46(+153cm),西至西南風、一級,陣風三級。
今天集合時間訂在07:45。
這種跟著潮汐走的行程很難固定上課時間,對居住在現代都市裡的多數人來說是相當不友善的。假設必須穿越整個城市來到河口上課,那意味著要比集合時間還早上半個至一個小時出門,人少是必然的。
簡單地介紹一下今天的目的地,必需學習在地圖上畫下航線,河面上沒有紅綠燈也沒有指示牌,怎麼去到某處,倒也見仁見智。本來就沒有所謂正確的路線,終點都是一樣的,繞路有繞路的風景,而划得快的多半是懂得借力。所以社大的課程安排多半會固定住航線,總不能一直自己埋頭往前,或是總是落單,學著停一下,照看別人,而每一堂課,也都會比前一堂再增加一點點距離,就是剛好讓人再多一點點會放棄的距離。
站在碼頭,有人說:「可是河水還是往下流的呀!」
對啊、河水不往大海是要流往哪裡啊?
河流表層有一道不大太明顯的波紋延伸,就搭著澹澹漫漫的漲潮水路往竹圍跟關渡而去。
幾乎無風的中潮,山的稜線清晰,舢舨船劃過河心,漁舟在詩人筆下或是閒散避世,或是漂泊浪蕩的象徵物,但這是艘耙粉蟯的漁船,長長的竹竿拖在船尾,捲著白浪,正要返航,純粹的體力勞作,最浪漫的從來是不耕不漁還衣食無憂。
穿過那條朱紅色的拱橋,再彎進關渡濕地的小水道,渡船在這一代消失很多年,那幾艘公費垃圾船半沉了一艘,剩下的一陣子不見,依舊健在。花博彩船當年下水也是風華正盛,無奈盛宴之後就被棄置在這水道裡,別說無人問津,淡水河的連渡口都被忘了。但這幾艘船的船殼倒也堅固,十多年來跟水鳥相依為命、不離不棄。難免會想,那些遠道歸來的侯鳥們不知道是不是認得這幾艘?可惜嗎?當然可惜啦,可是絕對多數人不知道也看不到。
回上關渡宮前的碼頭,剛剛好09:40,潮水剛剛好漲滿。
強迫大家吃點心的時候得看些無聊的文史,因為人做下的每個決定都在形塑未來。清代就落成的媽祖廟倒是日漸輝煌,信仰的力量嗎?回去的路上雲朗風清,但這周末,其實臺灣周遭有三個颱風呢,望向那條本周才剛剛接起來的新橋,河口撐起一雙合十向天的手,那是一代大師最後的遺作,感謝的東西太多的時候,我們就謝謝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