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概要
特雷.高迪是前美國聯邦檢察官暨眾議院議員,他以他自身豐富的經歷寫成《好問》這本書,不只教我們該如何問問題,更是讓我們理解什麼是"說服”。
說服的藝術並不是要贏得其他人支持,而是要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在書中為說服做了一個清楚的定義:
思想開放的人能夠就他們真正關心的事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且那些立場對立的人都願意傾聽且願意被說服。
說服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部分,對內,釐清自己的想法,對外,針對被說服者的策略。
對內(自身)
善於說服他人的人,本身也是可被說服的人,我們必須保持開放心態,換位思考,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及觀點,否則為什麼會認為對方也願意被說服呢?而在調整好心態後,我們必須先對自己提問:
- 目標是什麼 → 梳理自己的心態,釐清自己知道什麼?怎麼知道的?了解到什麼程度?想用這個結論達到什麼目的?
- 知道你的陪審團是誰 → 傾聽並試圖理解他們的想法 (他們如何思考、想些什麼、為什麼這樣想、以及感受他們的感受)
- 舉證責任 → 需要多少證據和支持論點,來說服對方並達到我的目的。
對外
書中提及了幾個提問技巧,這邊舉幾項為例
- 非誘導性問題 → 以”誰"、什麼"、”何時”、哪裡"以及"如何"起頭,用於尋求資訊,與問話者間建立關係。
- 誘導性問題 → 通常會暗示答案,把焦點放在提問者身上,而不是回答者身上。主要目的用於限制別人、強迫別人承認某個事實或讓步。
- 質疑 → 質疑事實、結論(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或關聯)或對方本人(他的立場、偏見、利害關係)
- 重複、重複、再重複 → 將最重要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烙印在聽者腦海中,挑選正確的事實留下深刻印象
看完這本書,覺得內容稍微偏硬一點,作者多半以他的檢察官、議員的經歷來做舉例,許多例子會是審判案件或是牽涉政治方面議題,若大家讀不下去,建議可以稍微跳著讀,並不妨礙整體的理解。
最後,引用書中一段話來結尾:
「辯論是科學,說服是藝術。在辯論中,你要看時鐘來知道何時該輪到你發言,說服沒有時鐘,知道何時開口是靠後天培養而來。辯論需要最好的演說家,但說服需要更好的聆聽者。」
期許自己能夠成為更好的說服者,以及聆聽者 (雖然覺得現在目標有點遙遠...)
書籍資訊
書名: 好問 (Doesn’t Hurt To Ask)
作者: 特雷.高迪 (Trey Gody)
出版社: 堡壘文化
譯者 : 陳珮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