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每天需要多少睡眠呢? 6小時? 8小時? 還是更多? 充足的睡眠在現今忙碌的社會可說是相當奢侈,但其實睡眠對我們人類來是非常重要的,本書就在探討這個問題。
睡眠因子
睡眠基本上由兩個因子所控制,分別為近日節律以及腺苷,這兩者組合影響著我們的精神以及是否有睡意。
簡單來說,近日節律就是我們的生理時鐘,掌管生理時鐘的單位存在於大腦中央一個明文是交叉上核的地方,在白天時他會協助開啟腦部和身體,讓我們保持清醒和警覺,晚上時則調降基礎體溫幫助入眠。
第二個腺苷,即睡眠壓力,這個化學物質會在白天時不斷累積,到達某個濃度時睏意就會出現(約在清醒後的12~16小時),直到我們休息睡著後,腺苷濃度才會下降。
忙碌的大腦
當我們睡著時,大腦並非停止運作,反而比清醒時更加活耀。在這段睡眠過程,主要會以兩種形式不斷交替著非快速動眼睡眠以及快速動眼睡眠,而這兩者對於我們有著不同功能,缺一不可。
非快速動眼睡眠
幫助鞏固記憶強化學習,藉由深沉睡眠的慢波將白天的學習從海馬迴(暫時記憶)傳送至皮質存儲(永久記憶),同時因海馬迴的記憶體被釋放,因此,隔天新的學習也能繼續儲存,提升學習效率。除此無形的記憶之外,非快速動眼睡眠同樣可以提升我們的技能和運動表現,把白天所執行的訓練內化,因此,在任何訓練過後,充足的睡眠相當重要。
除了提升記憶力外,非快速動眼睡眠另一個好處為記憶的修復,這就像是偶而我們會有點腦霧,腦中的記憶拼圖少一塊,感覺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然而就在幾天後醒來那瞬間,靈光一閃,拼圖突然間完成那種感覺,想起前幾天所忘記的事情,大腦這種行為有點類似於我們使用電腦處理正事時,而背景程式仍然在運作般。
快速動眼睡眠
快速動眼睡眠最熟為人知的即"作夢",在這期間,大腦的邏輯性會消失,此時會將記憶裡互不相關的事物連結在一起,因此,常常才會覺得作夢內容都是天馬行空的,藉此觸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意,這種說法有點類似先前看過的思緒慢遊(白日夢)一樣的功能。
同時它也具有撫平心理創傷的能力,當你夢見每天令你傷心痛苦的事件時,大腦會協助去療癒這個傷痛,使我們釋懷。
睡眠準則
睡眠具有上述多項好處,然而當我們睡眠不足時,相對的也會造成許多問題,像是書中提到憂鬱症、阿茲海默症、大腦排毒,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等都與睡眠有關,因此,為了有一個良好的睡眠,作者最後也建議了健康睡眠守則:
- 固定睡眠時間: 這項是最為重要的,因為睡眠債即便往後我們多睡幾小時也是補不回來的。
- 運動: 每日>30分鐘,必須在睡前3小時前結束,這對我這個朝七晚七的工程師好像有點難,只能飯後做個超慢跑來代替一下。
- 遠離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會阻礙腺苷受體,短暫的讓我們感受不到睡眠壓力,一旦咖啡因被分解後,睡意會立刻席捲過來,此外,一般咖啡因代謝半衰期5~7小時,下午後要盡量避免。
- 避免飲酒、吃太飽或吃會干擾睡眠的藥物 酒精屬於麻醉劑,看似讓我們睡著,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此時大腦並無法進入非快速動眼睡眠或快速動眼睡眠。
- 中午小睡 人類本身即屬於多段睡眠的動物,中午的小睡不但可以讓我們回復精神,書中提及這行為也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疾病機率,但要在3點前,避免影響到晚上睡眠。
- 睡前熱水澡 熱水澡會使皮膚表面血管擴張,加速散熱,降低核心體溫,睡前再搭配個閱讀或聽音樂幫助放鬆,更容易入睡。
- 降低室內光源 臥室要暗,稍涼,光線會干擾我們的近日節律,妨礙褪黑激素分泌,尤其是3C產品要盡量避免睡前使用。
- 適當曬太陽(>30分鐘) 藉由日光來校正我們的近日節律,讓我們的生理時鐘維持規律。
整體而言,這本科普書還算不錯,對於我們這些忙碌且睡眠不足的現代人,能夠重新認識睡覺的重要性,這對於現代人非常需要。
書本資訊
書名: 為什麼要睡覺 (Why We Sleep)
作者: 沃克 (Matthew Walker)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
譯者: 姚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