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分享一下自己曾經動手組裝 Delta 3D 列印機 的小經驗。平常大多是家具或模型類的DIY,這算是第一次嘗試不同路線,從一堆零散套件,慢慢拼湊成一台能被電路驅動的機器。過程中有些小驚喜也有意料之外的挑戰,或許喜歡動手DIY的人,會在其中找到些靈感。
1. 整體內部零件:
整體內部零件看似繁雜,從鋁擠型骨架到塑膠結構件,列印平台、電控馬達,再到噴頭與主控制板…甚至連LCD顯示器與基本工具都在其中,一堆零散的零件乍看只是拼圖碎片。

2. 底部組裝:
在底部的三角架構上,各自嵌入了步進馬達,支撐著整個機構。

3. 列印噴頭安裝:
列印噴頭由加熱模組與散熱風扇彼此交織而成,在三角結構的角落,碳纖維棒延伸,像無形的軌道,支撐並引導噴頭移動。

4.軌道與上層架構安裝:
整體的升降架構,靠著馬達的旋轉驅動皮帶上下滑動,連帶牽引各軸滑車在鋁擠型上移動。調整皮帶鬆緊程度相當重要,皮帶太緊會導致滑車移動起來卡頓,太鬆容易移動時鬆脫定位不確實。

5.擠出機構安裝:
外掛式的擠出機構緩緩牽引著線材,經由塑膠管送入噴頭,在高溫中化為熔融的流線,加熱成熔融狀態後印製於平台表面上。

6.主控制板與電路安裝:
整體硬體以 Arduino 為核心,搭配 LCD 螢幕與旋鈕,構成了最直觀的人機介面。線路連結著馬達、噴頭模組與顯示模組,看似複雜卻並不難上手。

7.機器平台校正及列印測試:
最後在反覆校正噴頭與平台的距離後,細細的線材一層層堆疊,最終列印出一個表面平滑的模型。

蠻推薦給想踏入 3D 列印的新手,可以試著挑戰這類零散套件的組裝,過程中不只會累積知識,也能快速提升動手實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