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美國聯準會降息,因為符合市場的預期,並未使股市出現較劇烈的波動,雖然一般觀點都認為降息有利於資金流入股市,實際是要看降息背後的原因,若是基於衰退風險而降息,要先防範風險而不是單純樂觀的看待資金情勢,依據聯準會的說法,降息是基於「風險平衡的轉變」,擔心勞動市場供需下滑的風險,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聯準會擔心的風險沒有造成問題,降息才會是對股市有利的方向。
同時台灣央行決定利率不變,央行的說法是: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逾4%是很特殊,如果232調查結果對台灣不利,高科技產業也掉下來,「貨幣政策必須要做些因應」,央行同樣擔心未來的風險。
群眾情緒如何對待經濟或股市的風險,可能影響未來的情況,當大家認真看待風險並提前因應,可能使得風險被化解,而降低未來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在意風險,覺得擔心是多餘的,反而可能在缺乏防範的情況下爆發危機,所以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樂觀希望中毀滅,極端樂觀或悲觀情況下,市場反而會出現逆向表現。
聯準會或台灣央行對於未來風險都有些擔憂,如果股市對於這些風險沒有任何反應,而是一昧樂觀認為前景沒有問題反而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