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股市有許多不同的關注角度,最受到一般人或是新聞注意的是股價,因為股價直接影響持有者的利益,多數觀點會以股價表現強弱來解讀企業前景是樂觀或悲觀,在多數時候這是合理的,但還需考慮股價並非單純只受企業營運前景影響,有時候市場氣氛與群眾情緒足以將股價推向非理性的波動,這樣的股價波動還是會創造價差利益,但這樣的利益無法持續保留,隨著市場氣氛或情緒變化,股價價差利益就會消失。
遠超過企業實際營運現況的樂觀情緒,就形成市場的泡沫,不過,投資人沒有預知能力,無法預測產業或企業是否會有突破性的發展而帶來股價的大幅躍升,市場泡沫是等到它破滅才能確定說它是泡沫。
有些股價漲幅沒有誇張到讓市場覺得是泡沫,但依然是基於過度樂觀的想像與期待,這樣的情況仍然足以對投資人造成傷害,例如先前高股息ETF的熱潮,基於較高的股息而吸引資金,樂觀的認為股息會是穩定的持續收益,實際股息會隨景氣波動而有高低,期待ETF可以帶來穩定高息收益就是一種過度樂觀的想像,雖不算達到泡沫的程度,仍舊會對於因樂觀想像而進場的投資人帶來傷害。
識別市場樂觀想像的風險,必須判斷企業真正實現樂觀預期的可能性,有些企業營運衰退或長期虧損,趁著股市熱絡時期藉題材炒作,股價出現明顯漲勢,讓市場以為股價強勢代表企業可以有轉機,實際只是過度樂觀的想像,等到真正公布營收財報就發現績效還是很糟糕,或是雖然企業具有真實的營收成長,但市場的預期更高,股價遠高於歷史的最高本益比,上漲的股價就成了隨時可能會消失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