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免陷阱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學了新技能、花了更多時間努力, 但成果卻沒有想像中大?甚至覺得越努力越累、回報卻越來越少? 這其實就是成本與效果不匹配的陷阱。 不是所有努力都值得 關鍵在於判斷「效果提升」與「成本增加」的比例。 - 如果你提高了 50% 效果,但成本增加 100%,其實是虧損。 - 反之,降低 50% 成本,只損失 25% 效果,反而賺到更多生存空間。 這也是劉仲敬在《中國漥地》裡提醒的:國家與個人都要避免「高成本、低收益」的狀態,否則就是走向自我毀滅。
取得優勢的策略 - 計算收益率:先問自己「投入的時間、金錢能否帶來至少 1 倍回報?」 - 從低成本切入:找出能維持 80% 效果的最低成本,再決定是否加碼。 - 分段投入:先小量試行、再逐步放大,避免一開始就付出過高代價。
把「生存策略」當成資源分配遊戲: - 願意當「蟑螂」的人能降低成本,韌性更強。 - 只有準備好足夠資源時,才去扮演「獅子」,否則就是自我消耗。 小結 劉仲敬在書中提到的要當“蟑螂還是獅子”, 這是一種擬物態的形容方式, 當然,在蟑螂或是獅子各自世界裡, 是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作者想強調的是所需的資源“量體”的區別, 獅子一天所需要的飲食熱量一定是大於蟑螂的量。 幾年前我看到這一段話, 我是無法認同的, 會認為人往高處走, 怎能自甘墮落以蟑螂自居!? 現在回看, 想法真的很天真。 在求生存為最優先目標下, 減少成本是最有效的方法。

獅子或是蟑螂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