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的要點
破題: 作者提到一個要點,當我們談到「逍遙遊」時,你是否以為莊子只是在教我們逃避現實?其實,他要我們面對的,是內心最深的「成見」。
- 問題辨識的重要性:
大多數人以為「有是非感」才能活得正直,卻沒發現這也是焦慮的來源。 - 現實案例:
老闆跟你分享他的作品(如:攝影相片),你要誇還是要吐槽?不管選哪個都不自在,因為你心裡有一把道德尺在拉扯。 - 莊子的挑戰:
他要你丟掉那把尺,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且心裡平靜,寵辱不驚。

莊子的思維,可作為職場上應對的參考
🧠 觀念解析
- 主觀成見的本質
是社會給你的標準,不是自然的法則。
有成見就有牽絆,「有己」就無法逍遙。 - 許由與意而子對話的寓意
堯要意而子明辨是非,許由卻說這是戴上枷鎖。
莊子認為,失去「心中的是非」才能獲得真正自由。 - 現實對應
工作場合、家庭場合常讓我們焦慮。
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在意「對不對」。
⚠️ 常見錯誤
- 把莊子的「無是非」理解為「沒有原則」➡ 其實是回到自然的狀態,不是道德放縱。
- 生搬硬套莊子 ➡ 不了解歷史背景就照搬,會變成東施效顰。
🎯 莊子會如何做!?
- 練習「放下判斷」:聽對方說話,不急著貼標籤。
- 練習「寵辱不驚」:讚美不必過喜,批評不必過怒。
- 思考:若真的能無是無非,你的人生會變得如何?
📝 小結
莊子的逍遙不是逃避,而是看清社會的規範並選擇不被綑綁。丟掉心中的道德尺,才能真正自由,真正「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