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災情震驚社會。事前,農業部長曾公開表示「經評估,沒有立即潰堤危險」,原意是專業性的階段性判斷,卻在災後被地方政治人物拿來作為攻擊中央的口實。媒體與社群輿論迅速將這句話簡化為「中央誤判」、「輕忽災情」的象徵,進一步引爆中央與地方的政治對罵。
然而,若仔細檢視制度架構與責任鏈條,不難發現:中央在災前確實已啟動勘驗,並派員監測與建模,但地方政府卻長期忽視災害防救機制,未能落實居民的避難規劃與防災演練。當專業語言被政治操作時,真正需要檢討的反而被掩蓋。這篇文章將從三個層面切入:專業語言與輿論誤讀的落差、地方政府防災責任的缺位、以及政治操作對災防改革的傷害。
一、專業語言與輿論誤讀的落差
「沒有立即潰堤危險」這句話,在地質與水利領域中具有明確含義。其本意是:壩體短期內未出現明顯裂縫、滲水或滑動,但仍存在潛在風險,需要持續監測與預警。換句話說,它是一種「時間限定、條件性」的風險判斷,並不等於「完全安全」。

然而,一旦進入媒體與社會語境,這樣的專業用語很快被簡化為「沒事了、不必擔心」。在新聞標題與社群貼文中,語境的複雜性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個看似絕對的結論。等到堰塞湖潰壩成真,這句話自然被視為「誤判」或「輕忽」,成為輿論追打的焦點。
這種誤讀現象並非首例。早在 2009 年八八風災時,中央氣象局曾以「豪雨逐漸減緩」的字眼形容降雨趨勢,卻在小林村慘劇後被批評「誤導民眾」。同樣的語境差異,也曾出現在核安、疫情防控等政策領域。專業語言的精準與大眾理解的直接,形成了天然的落差。當政治人物刻意放大這種落差,專業就很容易被扭曲成政治責難的把柄。
二、地方政府災防責任的缺位
根據《災害防救法》,災害治理的責任是中央與地方分工並行:中央提供專業技術與經費,地方政府則必須執行避難、安置與教育。中央的角色在於「風險評估與資源支援」,地方則是「第一線的執行者」。理論上,縣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建立居民避難疏散計畫:針對潛勢溪流與堰塞湖風險,縣府應事先劃設避難路線與安置地點,並向居民清楚告知。
- 定期舉行演練:不只停留在紙面計畫,而要實際演練撤離流程,確保居民知道「該往哪裡跑」。
- 啟動超前部署:在接獲中央勘驗「需監測」的資訊後,地方應先行準備可能的撤離與物資調度,而不是被動等待。
- 回報地方狀況:鄉鎮公所與村里幹事負責巡查,若發現壩體異常,必須即時回報中央與縣府。
然而,花蓮縣政府在這次事件中,顯然缺乏這些作為。雖然中央在 7 月已派員空勘並建模,縣府卻未積極推動居民防災教育,也沒有建立實際的避難演練。當洪水來襲,許多居民根本不知道避災方向。這種「坐等中央」的態度,使得中央的專業判斷與地方的應變措施出現嚴重斷層。

歷史案例提供了鮮明對比。2009 年小林村因堰塞湖潰決而滅村,事後調查顯示,地方政府雖有警訊,但未及時撤離居民,導致重大死傷。相反地,2020 年南投信義鄉同樣面臨堰塞湖風險,地方政府啟動超前部署並疏散居民,最終避免了大規模傷亡。這些案例清楚表明:災損規模的差異,往往取決於地方政府的防災作為,而非中央的單一判斷。
三、政治操作對災防改革的傷害
災後,地方政治人物將「沒有立即潰堤危險」斷章取義,並在勘災現場與中央官員公開爭執。媒體迅速捕捉這些畫面,使得救災議題被掩蓋在政治對罵之下。這種操作雖能短期內獲取選民同情,卻對災防體制改革毫無助益。
真正的問題在於:
- 地方災防體系長期薄弱:縣府多數只在颱風來臨前才臨時開會,平時缺乏整合性訓練。
- 預算與人力不足或挪用:部分縣市將防災預算用於其他支出,或僅流於形式。
- 居民缺乏風險意識:多數人直到災害發生才驚覺危險,平時未受足夠教育。
當政治人物將責任推給中央,社會注意力就被轉移,地方該面對的結構性問題反而被掩蓋。最終,防災體系無法真正被強化,居民依舊暴露於下一次災害風險之中。
結論
馬太鞍溪潰壩後,「沒有立即潰堤危險」成了政治箭靶。這顯示出台灣災害治理的根本困境:中央負責專業,地方負責執行,但地方卻習慣在災後將責任推給中央。專業語言被誤讀,責任被錯置,政治凌駕於專業,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如果地方政府不願正視自身在防災機制上的怠惰,即使中央再多的勘驗與專業判斷,也會在政治口水中被消耗殆盡。真正值得追問的,不是中央當初用詞是否精準,而是地方是否有勇氣承認並改善自己的失職。唯有如此,台灣的防災體系才能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轍。
參考資料
- 中央社(2025)。〈光復鄉災情損失逾6千萬 教育部統計24校受災〉,《中央通訊社》,2025-09-24。
- 聯合報(2025)。〈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 洪水淹沒光復鄉〉,《聯合報》,2025-09-23。
- TVBS 新聞(2025)。〈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 已知14死46失聯〉,《TVBS》,2025-09-23。
- Reuters (2025). What is the barrier lake that burst in Taiwan during Super Typhoon Ragasa? Reuters, Sept. 24, 2025.
- Our Island 公視(2025)。〈堰塞湖的潛在風險〉,《我們的島》,2025-09-23。
- 林俊全(2011)。〈八八風災小林村滅村原因分析〉,《水土保持學報》,43(2),1-20。
- 黃奕翔(2021)。〈地方政府在災害防救中的責任與挑戰〉,《公共行政學報》,63,77-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