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on Chung-avatar-img

Mason Chung

3 位追蹤者

Mason Chung

3 位追蹤者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6會員
41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思考了一段時間,決定還是把故事寫出來,直面內心深處的痛苦與不可輕的記憶。會選擇寫下來,不為了博得眼球或尋求特殊意義,她多年後再次出現,如同失而復得的記憶,狂瀉進我的腦海裡。 「療傷」是我重拾寫作的初衷。
Thumbnail
還記得紅白機嗎?那是一個只要插上卡帶、打開電視,就能笑上一整天的年代。對我來說,最深的回憶不是破關或高分,而是和哥哥一起亂按手把,看著《熱血系列(くにおくん)》裡那些荒謬誇張的必殺技,笑到肚子痛。那份快樂,比任何高分破關都來得真實
Thumbnail
最近有一些小小的心得,意外看到自己投稿的文章已經在不同平台上刊登,那一刻的驚喜與感動很真實。
Thumbnail
原本,我以為可以克制這樣的情緒激盪,事實上有嗎?沒有,幾天下來的失眠,伴著夜裡的安靜,讓我更容易陷入一直以來的「回憶困境」。
Thumbnail
美國2025年新版《國防戰略》將「本土防衛」置於首位,並將中國視為唯一的體系性挑戰。這不僅是美國戰略排序的調整,更意味著歐洲須承擔烏俄戰爭責任,而美國則集中於印太安全。對台灣而言,新版戰略凸顯「否決性嚇阻」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在國防投資、戰術改革與戰略話語權上展現主動性,否則將淪為被動承擔風險的棋子。
Thumbnail
這次在 X 平台的交流,與過往大多數只剩謾罵與攻擊的互動不同。意外地,我遇到了一位願意靜下來「談」的網友。雖然我們的立場與觀點依舊存在差異,但理性的對話,讓我看到另一種可能。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3 天前
我不期望與中國網民可以做到如此,我先在台灣的政治圈社群裡試試與不同立場的人交流,希望能夠不要只有立場與政黨之爭
Mason Chung-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傑克 抱著平常心試試看,我覺得滿好玩的🤣
爭吵沒有結論,但能照見文化與思維的鴻溝 在網路世界裡,這次刻意在 X 平台(原 Twitter)與中國網民展開互動,將其視為一場「社會性實驗」。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3 天前
以前也常與中國網民對話了,但現在不再這樣做了.常常只是沒有意義的爭吵與互相攻擊,不過也是有遇到一些理性的,雖然立場不一樣,但願意尊重我的立場.不過大多都是謾罵與吵架,覺得心類所以慢慢的就不做了 現在在網路上就算和台灣人也不太想討論政治了,遇到立場不一樣的也常常是互相攻擊與謾罵,也是漸漸的覺得累了
Mason Chung-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傑克 我也是差不多的😮‍💨,畢竟寫的偏政治類文章,也沒什麼人看,也得不到太多的回饋,甚至被當成異類。我也是這兩個月才轉到方格子,讓自己寫的東西不至於白做工。
台灣經濟數據亮眼,GDP 成長、出口暢旺、股市創高,但基層卻深陷低薪、高房價與高物價的困境。民生壓力壓過政治口號,「抗中保台」逐漸失效。執政超過九年的民進黨,若仍沉迷於政治鬥爭,忽視民生改善,政權合法性將受挑戰。歷史早已提醒:國家積弱,號召無力。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4 天前
民進黨做了這麼久了,民生方面沒有改善.被選民所拋棄那將會是必然的事.現在我看著賴清德有種看著陳水扁+馬英九的感覺.行政方面像阿扁(立院少數的跛腳總統)輿論方面像老馬(不管做什麼輿論都是被罵爆) 離2028還有三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在這裡立個flag,2028若藍白還是沒有成功合作,那民進黨或許還是有辦法複製2024的情況再次勝利,不過大概率立院也還是無法過半.若藍白成功合作,民進黨贏的機率就不大了,我現在是想不到民進黨要如何才能贏過合作的藍白兩黨啦.旗就先立在這了.三年後來看我會不會被打臉 藍白執政的話民生能不能更好不知道,要試過才知道(但還是不要抱帶大的期待,畢竟政客嘛...至少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我比較擔心的是藍白兩黨在兩岸立場上有越來越向中國靠近的趨勢.若他們執政的話可能會帶來不確定因素.但民進黨進續執政的話可能就是繼續延續之前的表現了,沒有什麼改變 不過嘛政治就是一場豪賭,不管壓哪個選項都有風險.你因為風險而不想選,別人也會押他的選項.你也是要接受最多人押的那個選項,結果會是怎樣就到時候再說吧
Mason Chung-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傑克 只能靜觀其變,我覺得社群平台上的發言都很煽情,很容易就被獵巫,所以才轉到方格子,存放我的觀點評論。如果我的參考資料有憑有據還要被罵,那也無可奈何了。
2025 年 8 月 25 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接見南韓總統李在明時,突然拋出「希望再與金正恩會面」的言論。這場外交戲碼不僅喚起人們對 2018 年「川金會」的記憶,更揭示川普核心戰略並非烏俄戰爭,而是將北韓作為棋子,用以牽制中國,對東北亞與台灣都帶來深遠警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