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讀來像一場近距離的觀察實驗,
把「成為父母」這件混雜愛與狼狽的過程,
放進幽默與線條裡慢慢還原。
不過,先說清楚,
我本人沒有結婚,也還沒有孩子。
但這些年,看過許多朋友從婚姻到懷孕,
再到育兒的歷程,
見過他們深夜崩潰的訊息,
也聽過笑中帶淚的故事。
當我讀這本書時,
彷彿把那些片段一一拼湊起來,
原來這些真實情緒,
都能被轉化成既好笑又誠懇的圖像。

💛作家雷內.梅里諾從還沒有寶寶開始寫,
書裡的角色盯著電腦像在研究某個大案子,
討論週期、日期與最佳時機。
下一頁,未來的自己穿著太空裝回來提醒,
「要好好上數學課。」這種錯位的笑點,
把親密關係裡最私密的議題搬到理性框架,
既好笑又帶點心酸。
對於還沒走進這一步的我來說,
這畫面也像是朋友們常掛在嘴邊的無奈,
「原本浪漫的事,變成像交作業一樣。」
幽默正好點破這種失落感,
讓人看到真相,同時得到釋放。

💛梅里諾最擅長的手法,
是用「對照」來創造笑點與理解。
懷孕的想像是一幅天使乘雲而來的浪漫畫面,
現實卻是孕婦癱在沙發上抱著臉盆。
讀到這裡,
我很確認「懷孕真的不是童話」的朋友,
梅里諾的笑點並沒有否認浪漫,
而是讓浪漫與狼狽並存,反而更真實。

💛接下來,
梅里諾用「枕頭進化史」描繪孕期,
第一孕期只需要一顆枕頭,
到第二孕期需要四顆,
最後堆成一座「枕頭金字塔」,
要一隊人扛著走。
這種荒謬化的放大,
讓人一邊笑一邊點頭,對,這就是生活。

💛孩子出生後的一幕特別精彩,
爸媽穿著太空裝抱著像外星船艦的嬰兒回家,
明明是最熟悉的地方,
卻被畫得像剛登陸的陌生星球。
這讓我想到朋友曾說,
「把小孩帶回家那一刻,
家突然不再是家,而是新世界。」
漫畫用壯遊太空的氛圍告訴我們,
生活被澈底改寫,來到新世界。

💛這一頁讓我非常有感,
貨車載滿各種版本的「舊我」遠去,
剩下的父親一個人站在路邊。
這個隱喻特別深刻,
初為人父母,最怕的是「失去自己」。
梅里諾沒有煽情,
而是用簡單的線條承認這份恐懼,
並告訴讀者,舊的確實會走,
但新的自己也會補上,
這樣的誠懇,比勵志更有力。

💛育兒不只是照顧孩子,
也是夫妻之間默契的重組,
書裡把這段經驗畫成「語言進化」,
第一月是耳語,第三月是眉語,
第六月已經升級成「腦波通訊」。
看似搞笑,其實非常準確。
朋友說過,
「有小孩之後,我跟另一半眼神一對,
就知道要不要立刻換尿布。」
這樣的「升級」被畫出來,
我馬上可以讀懂,就是這樣沒錯。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是「基本需求遊戲」。
爸媽每天只能從「吃飯」、「拉屎」、
「尿尿」、「洗澡」、
「五分鐘休息」這幾張卡裡選兩張。
這種遊戲化的設計把無奈轉化成規則,
對於父母而言,這就是現實,
永遠不可能完成全部清單,只能學會選擇。

💛寶寶出生前,
兩個人只需要四分鐘就能出門;
出生後,卻要準備補給、各種衣物、
交通工具,甚至雪橇。
最後補上一句「拉車的通常是你」,
讓父母的視角浮現。
這段自嘲既可愛又貼心,
把分工的真實呈現出來,
像在說,「我知道我們都很累,
但至少還能笑一笑。」
💛對我來說,
這本書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我沒走進婚姻,沒有生養小孩,
但透過這本書,
我理解了朋友們口中那些好笑又狼狽的故事,
無盡的失眠、誇張的身體變化、
莫名的淚水與不請自來的喜悅。
這些經驗在漫畫裡被具象化,
成了我可以「看見」的東西。
這本書是一部真實又幽默的生活手記,
它讓我理解,在最狼狽的時候,
笑一笑,會讓人更勇敢;
在最疲憊的時候,
把經驗說成故事,會讓愛更具體。
💛對我這個旁觀者來說,
讀完的感覺就像在一場混亂旁,
聽見有人笑著喊,「沒事,我們還撐得住。」
我理解了朋友口中的矛盾,
抱怨和幸福其實同時存在。
最後看看書名「生了就不能退貨」,
這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帶笑意的承認。
正因為沒有退貨機制,
每一個狼狽、混亂、卻又忍不住笑出來的瞬間,
才會成為值得被好好記住的愛。
我在每個朋友談起孩子的瞬間理解,
育兒沒有退貨單,
卻會留下最真實的收據,
那些疲憊與笑聲就是愛最不可取代的證明。
最後,我想說,
辛苦每位爸媽了💛
《生了就不能退貨》
作者|雷內.梅里諾(René Merino)
譯者|葉淑吟
出版|大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