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編成果
登場人物:謝安 (謝太傅)、謝朗 (謝安的姪子)、謝道韞 (謝安的姪女,著名才女)
這年的冬日格外溫和,偶有飄雪,好在不是那種令人寸步難行的暴風雪,而是像羽毛一樣輕柔,一片雪花落下,良久才落地。
堂屋內點著暖爐,謝安看著窗外,只覺得這樣賞雪也不錯,既不必裹著大衣,也不必一出門就前呼後擁,鬧哄哄的,把雪花都給驚著了。
「明日就是大年初一了,不知這些小輩,今年學問有沒有長進?」謝安心想,謝氏為一方世家大族,雖說不愁吃穿,但總有那「富不過三代」的市井謠言,聽著令人煩躁,他平時不是一個嚴厲的長輩,但在詩書上卻是吹毛求疵得很,不為了什麼,只為了讓子孫能夠以學問自保,總不至於在自己身故後,無法守住基業,落得連販夫走卒也不如。
他遣小廝,將小輩們全叫到書房集結,或許是冬日身子匱乏,眾人一臉困倦,惟有道韞,出神地凝視窗外的雪花,謝安隨著姪女的眼光望去,只見雪花依偎著紙窗,有些冰晶仍凍結著,有些已緩緩融化,意外地組成怡人又靈動的山水畫,顏色皎白如月,甚至還有隱隱的微光。
此時,卻聽得謝朗一臉哀怨,直問道:「叔父……我們天天在學堂,紙墨都用掉好幾打了,考試考不停,今日是除夕耶,能不能休息一天啊?」說起謝朗,本性純樸,就是貪嘴了些,就像今日,明明未到晚膳時刻,卻偷偷到灶房,跟廚娘要了幾塊蜜糕,自己先吃了起來,這會兒蜜糕都還未吃完,便被叫來了書房。
謝安突然覺得,像是有人拿鏟子把雪花鏟走似地,十分煞風景,謝朗這孩子啊……他只好將目光移回室內,眼見眾人對美景竟毫無欣賞之意,不過,謝安也能理解他們貪玩又犯睏的心情,折衷之下,順勢道:「好吧,今日不問禮易春秋,也不考全文背誦,叔父就來見識見識你們的文采,看看窗外的雪景,白雪紛紛,你們覺得像什麼呢?」
大夥兒面面相覷,雪就是雪,還能像什麼?但人人都知道,謝安比學堂的教書先生還要嚴格,連巷口茶攤的大人都打趣說:「遇到謝太傅,不敢不開悟。」這打油詩在同學間流傳甚廣,只有道韞從沒唱過,因為她的頭腦之好,甚至還沒進學堂,就已開悟了——道韞的起跑點,就是大家的終點。
室內鴉雀無聲,靜得彷彿能聽見雪花飄落的聲音,謝安循循善誘道:「你們總不能讀了這麼多詩賦經書,卻連下雪都不會形容吧?來,說說看,叔父保證,今日不罰抄書。」
謝朗心想:「總之今日開悟不了,年後再開悟也一樣。況且不罰抄,簡直賺到了!我的蜜糕還沒吃完,要是被書僮偷吃怎麼辦?」為了趕緊脫身,率先舉手。
眾人訝異不已,居然是謝朗?那個美食專家謝朗,要第一個回答?大夥兒一陣騷動,很怕想好的答案被搶走。
謝安欣喜,暗道頑石點頭、滴水穿石,孩子終於懂了,朝著謝朗拋出鼓勵慈愛的眼神。
謝朗心一橫,想著蜜糕,忍住飢腸轆轆,清清喉嚨,大聲道:「撒鹽空中差可擬,雪花像鹽巴!」
孩子們一陣竊笑,只有謝朗怡然自得,總之,能有個答案,已經不錯了,在他看來,鹽巴比雪花強上不少,鹽巴撒在烤魚上,滋味何其鮮美,話說,晚膳會不會有烤魚?等等馬上請廚娘燒一尾,來得及嗎?
謝安努力忍住失望的表情,鹽巴啊……雖說家裡都是用上等的鹽,但就這麼大大方方地攤出來講,有失含蓄之美,不過,至少謝朗擠出了七言句,以他平日的水準來說,今天可以說是堪比曹植七步成詩,好吧,勉強通過,年後再請學堂先生多加督促。
此時,全體看向道韞,這種時候,惟有她有辦法提出完美的答案,叔父一高興,大家就能早點下課,早點去搶圍爐的位置,就連謝安本人,也毫不避諱,直勾勾地盯著姪女。
道韞感受到眾人期待的目光,從窗前緩緩轉身,翦水秋瞳、面目清冷,彷彿雪花穿透紙窗,融在她的眼眸裡。
「未若柳絮因風起,嗯……冬去春來,冬天過後,雪花不會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法活著。」她悠悠道。
孩子們雖然有點聽不懂這是在說什麼,雪花、鹽巴、柳絮,嗯,除了都是白的,到底還有什麼共通點?不過,畢竟學堂聽來的都是實打實的學問,大家直覺認為,這句話很有文采、很謝家,他們機靈地看向謝安,因為只有長輩滿意了,這堂課才能結束。
謝安喃喃重複了兩遍,心下拍案叫絕,但他不想在眾人面前露出太多欣喜,更不願謝朗在除夕夜還要被批評,便對著寫姪兒淡淡道:「朗兒啊,鹽巴很好,不過道韞剛剛說的,也很不錯。」
謝朗聽不出叫他努力讀書的弦外之音,沒心沒肺地回道:「叔父,未若柳絮因風起,那是因為道韞她沒有鼻子過敏啊!您看我的鼻子,一到春天完全受不了,我當然不會說柳絮呀!」
大夥兒再次大笑,連謝安、道韞也忍不笑了,謝安雖覺得謝朗實在榆木腦袋,但天性純樸,未來總歸不會走向旁門左道,自己身為長輩,也就稍微安心了些。
謝安揮手送孩子們出門,一邊吩咐小廝,晚上請廚娘多燒一尾魚,再準備一些他們愛吃的甜食,小廝應下後出門,霎時,書房歸於沉寂。
謝安再次回到窗前,獨自吟誦著道韞的詩句,不禁欣慰,直道謝家有後。
但轉念一想,道韞畢竟身為女兒身,論起守成,這世道,女子不論是持家或是入仕,皆困難重重,道韞滿腹的學問,又該何去何從?
謝安悵然若失,窗外,雪花兀自飄落,未曾言語。
二、心得&創作筆記
詠絮之才可以說是世說新語最知名的篇章之一,第一次讀到的時候仍然是國中生,每當考題出現「謝太傅覺得哪個小朋友答得比較好?」一律選謝道韞就對了。
以前只知道跟著課本賞析,覺得「雪花像柳絮」這個比喻,超文學、超漂亮,「雪花像鹽巴」是什麼東西呀。長大出社會後,卻突然覺得,沒有誰好、誰不好,就只是一個是美學導向,一個是實用 (或是食用) 導向。
如果以古代背景來看,鹽巴也算是奢侈品,以謝家來說,食用鹽巴應該不成問題,說不定還能吃到特別好的細鹽,總之,不太會像現代人一樣,日常生活充滿「全聯買台鹽」這種情境,鹽巴人人可得,稀鬆平常。這樣推測下來,謝朗將雪花比喻成鹽巴,並不會特別不美還是怎樣,也有可能當作階級象徵或身分認同吧,充滿了魏晉文人所謂的風雅。
在挑戰這篇的時候,我想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放棄高光主角謝道韞,著重在謝安的心理描寫,補足「他為什麼突然叫小朋友們來考試?」以及「他聽到兩種不同的答案,可能會有什麼看法?」同時賦予人物更多弧線:當家族最有才華的後輩,是一個女子,在古代的時空背景下,謝安這個做長輩的,多少會有一些擔憂吧!
對了,謝朗在歷史上也是才子,但想說改編可以多一些詼諧色彩,因此根據「鹽巴」聯想到食物,就順勢將謝朗設定成一個小吃貨,就當作小朋友剛上學,還沒開悟囉,然後鼻子過敏的部分,純粹是為了讓謝朗有一個小小的天真吐槽,才加上去的設定。的確,以我這個鼻過敏的上班族來說,看到柳絮,只想遞假單,遠離過敏源,不會想到「雪花像柳絮」這麼謝家的比喻。
📖原典出處:《世說新語·言語》〈詠絮之才〉
若喜歡這一類的古文小說化劇場,歡迎參觀沙龍房間【字裡風雪|古語今聲小說集】,下一篇正在路上喔。
預告:本系列代表作〈桃花源記〉改編章回小說,將於 10/25 起連載,房間傳送門【🍑桃之夭夭|桃花源記改編章回小說|10/25 起連載】

The End
很高興能在文字裡與您同行。本文為個人原創,著作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之改寫、引用或任何形式的再創作。歡迎分享原始連結,轉載請完整標示出處與作者名稱。
※ 請勿將本文文字用於任何商業用途,亦不開放作為公開教學內容。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