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這不是一篇解答,而是一段過程。當心被觸動、被拉扯、被矛盾佔據時,你只能學著與它共存。《光影之間》是我試著把這種感受寫下來的方式,也許你也曾經在類似的時刻,感受到相同的失落。
1. 生活的湖面
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生活正在改變。日子一如往常,規律而平淡,重複著同樣的軌跡。我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安穩:上班、回家、偶爾的小驚喜,以及一點點磨合。
可當那個人走進來時,這種平穩像是被丟進湖裡的一顆石頭,瞬間泛起無數的漣漪。
2. 推手的錯覺
他並不是突兀地闖進我們生活,而是慢慢滲透進來的。最初只是偶爾的見面,單純的寒暄,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像朋友一樣。我甚至覺得這樣很好,像在重複的旋律裡,忽然加進一個新的樂音,讓生活多了幾分活力。
我甚至是推手。是我主動鼓勵另一半和他多聊,主動創造機會,讓他融入我們的生活。那時候我帶著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是大方的、灑脫的,可以把空間分享給別人,也能享受這種開放的自由。我告訴自己,這是我們的選擇,這樣的生活模式很新鮮,甚至能讓彼此的關係更穩固。
3. 失守的裂縫
然而,事情逐漸不受我掌控。我發現自己開始被吸引。不是因為外表,而是一種說不清的存在感。他的眼神,他的笑聲,他在場時空氣裡多出的那份能量,會讓我下意識地心跳加快。
那是一種不經意卻致命的力量,讓我措手不及。起初我還假裝這只是短暫的心動,但隨著時間推移,那種感覺像野火般延燒,愈來愈難忽視。
4. 表面的鎮定
於是矛盾就這樣開始了。我一方面在心裡暗暗期待他的出現,另一方面又眼睜睜看著他和另一個人越走越近。那些笑聲、那些肩並肩的親密舉動,每一個細節都被我看在眼裡。
我在旁邊裝出若無其事,甚至刻意表現出大方的樣子,把空間讓給他們。但夜裡一個人躺在床上,腦海裡卻像被灌滿雜音,失落和空虛把我壓得喘不過氣。
5. 理智與心的對抗
我不斷安慰自己,這是規則,這是選擇,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可理智說得再清楚,心卻完全不聽話。每當看見他和另一個人親近,我心口就會隱隱作痛。
那不是背叛的感覺,而是一種無法伸手的渴望。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要求什麼,卻還是忍不住想像如果有一天,他能對我多一點目光,多一點在意,那會是什麼模樣。
6. 慣性的失落
這種拉扯讓我幾乎撕裂。一方面,我迫切想靠近,哪怕只是短暫的一刻,感受他的真實。另一方面,我又明白這條路只會把我帶往更深的失望。
每一次訊息沒有回覆,每一次我發現自己並不在他的心上,那股落差都尖銳得像刀子,把我的心狠狠割開。
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慣性。見到他的時候,我會短暫雀躍;但同時,另一種酸楚也悄悄浮現。就像搭上了一輛不會停靠的過山車,永遠在高低起伏之間徘徊,卻無法下車。
7. 無法回頭
我常常想,如果當初沒有那麼積極推著他們靠近,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可答案永遠不會有了。事情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再回到最初。
我本來是旁觀者,是打開門的推手,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掉進深淵的人。
8. 痛的本質
這一切沒有誰該被責怪。不是他的錯,也不是另一個人的錯,更不是誰刻意傷害我。只是我,動了心。只是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深陷。這份感情沒有得到回應,卻依舊佔據了我,把我推向一個進退兩難的位置。
或許有一天,我能把這段經歷寫成故事,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回顧,把它當作人生的一部分。或許有一天,我能真正放下,笑著告訴自己:那不過是一場過程。
但此刻,我只能承認——我正在掙扎,我正在矛盾,我正在失落,也正在痛。
這份痛,不是劇烈的爆炸,而是持續的滲透,像雨一樣,一點一滴落在心上,把我淋得透濕。它提醒我:我已經無法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過。就像一場無法醒來的夢,既想繼續沉溺其中,又渴望有人把我喚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