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farm Payrolls 非農就業人數】
〖非農是啥?為什麼那麼重要?〗
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s),是美國每月公布的經濟指標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也是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其公布時間為每月第一個禮拜五,作為每月數據發布的前段班,非農的好壞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人們對其他數據的解讀方式,而2025年9月FOMC宣布降息一碼,也是受到非農數據不佳的影響,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那為什麼是「非農」呢?
字面上可以明顯看出,「非農」並不包含農業就業人口,農業季節影響性大,就業人口不穩定,為了使非農不致受農業人口波動影響,因此將農業排除在統計之中,因此叫做「非農」;不過非農其實還排除了企業主、私人家庭僱員、現役軍人、非營利組織、自僱人士,因為這些工作的付薪狀況較難追蹤,同樣也會影響指標的準確性。雖然非農指標相當重要,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新聞媒體、文章、YT中比較常看到的,卻是「非農新增就業人口數」,而不是「非農就業人口數」?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我們在看財報時,會比較在意他的營收,還是營收成長率?答案顯而易見,觀察一個趨勢時,我們在意更多的是數字的「變化」而不是數字本身,單單只看非農就業人口數是難以判斷就業「變化」的,也就無從得知就業市場的好壞了。
而我在做這一層思考的時候,不禁想到:如果企業看好經濟趨勢,就會開更多職缺,那我們為什麼不看新增職缺數來判斷就業市場呢?這樣不是更直接嗎?
回到最根本處,「就業市場」是由企業開放的職缺與應徵的勞工形成的,倘若職缺數大增卻沒人應徵的話,「就業市場」處於供需失衡的狀態,並不能稱其為「熱絡」,反之亦然,故當企業認為經濟前景佳,新增更多職缺至就業市場,且待業的人們應徵上這些職位時,才會讓就業市場維持活絡,這最終的結果就會反映在「新增就業人口數」而非只反映企業需求的「職位數」!。
接下來我們談談「非農」數據是如何產生的。
〖非農の調查方法〗
美國勞工統計局每月會進行企業調查(CES)及家戶調查(CPS),企業調查針對全美14萬間公司進行發放問卷,並依據問卷回覆調查就業人數、薪資、工時等等資訊,而家戶調查則是電話訪問全美6萬家庭,其中會取得勞動力、就業、失業、人口等等的資料,依據這兩份調查的資料,製作出非農(NFP)、失業率等重要指標。
而本次文章要介紹的非農就業人數(NFP)主要取決於CES的調查結果,因為美國約80%以上的勞動力皆屬於受薪階級,自然CES的調查結果依統計學來說比較具有代表性,至於前一段提到的波動度高、付薪狀況難以追蹤的行業因為無法反應就業的真實情況,故被排除在外.
但大家一定也看出來了,非農的局限性就在於忽略了農業、自雇者等等的邊緣就業群體,低估勞動參與率,尤其在這個自雇者興起的時代,非農這個指標存在一定的偏差。不過大家也不必擔心非農不準、沒有代表性,畢竟你我身邊的自由工作者也是一隻手數得過來的數量,還不至於撼動這個歷史悠久的指標。
〖每月修正〗
前段談到了非農主要依據CES調查結果產生,但其實其中存在著一個蠻大的Bug,一個會嚴重影響性非農準確性的Bug,也是非農常常在數據發布後一兩個月還會「修正」的原因。
非農每月的報告中,除了揭示當月數據外,通常會再調整、修正前兩個月的數值,也就是說非農數字公布後,通常會經過兩次修正才會得到最終值,為什麼呢?因為CES調查存在「回覆率」的問題。
前面提到CES是對14萬間公司發放問卷等待期回覆,我們試想一下自己回覆信箱裡面各種各樣調查問卷的次數有多少?企業們也是一樣的,忙得要死了誰在跟你回問卷,因此,當回覆率較低時,非農的數據只能採用之前的調查結果「推估」,等到次月回覆量較多時再做修正。
當回覆主動權沒有掌握在勞工統計局時,非農指標無可避免地會產生誤差、失準,而當每月修正幅度加大時,就會有人提出信任度質疑。
欸!你有沒有想到上個月的新聞!
「川普稱就業數據遭篡改開除勞工統計局長!」
沒錯!其實修正幅度過大就是事情起因,這個我們後面再來談~
這邊提供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Doge的成立會對非農數據產生影響嗎?
接下來我們進入核心:非農會如何影響經濟及貨幣政策。
【如何影響貨幣政策、股市、經濟】
〖為什麼非農會影響貨幣政策?〗
讓我們先從Fed的貨幣政策開始,或者可以簡單理解為:非農如何影響利率決議。
The Fed sets the stance of monetary policy to influenc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nd overall financial conditions with the aim of moving the economy toward maximum employment and stable prices.
這是從Fed網站原汁原味複製下來的文字,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Fed的使命:「Fed透過貨幣政策達成『最大化就業』及『物價穩定』兩個目標」
在這裡我們得知了一個關鍵的訊息:利率決議基本上受到就業及通膨的影響。
而非農作為就業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之一,理所當然地受到Fed的關注,極大程度地影響著Fed的利率決策。
〖非農數據如何影響利率?〗
一般而言,當非農新增就業人數超出預期時,代表就業市場熱絡,更多人有了工作、有了薪水,自然會把薪水拿去消費,消費提升了,企業盈利增加,企業就能夠開更多的職缺以換取更多的營收,而更多的職缺又會造就更多的就業人數,如此形成一個閉環,經濟也在閉環中持續增長,股市亦然,而通膨亦然,如此發展的結果便是:通膨過高→聯準會升息抑制通膨。
而當非農新增就業人數不如預期時,代表就業市場正在萎縮,企業們並不看好未來的發展,因此釋出更少職缺、甚至裁員,消費力也跟著萎縮,消費力銳減又回頭影響到企業盈利,亦形成一個閉環,此時就得靠Fed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甚至啟動QE(量化寬鬆)。
從以上兩個情況可以看出兩件事情:
- Fed貨幣政策明顯受到就業與通膨影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最大化就業」、「物價穩定」兩個重要使命。
- 非農新增就業人口數這個指標,是Fed判斷就業市場的主要參考指標
但想必大家也看到了現在的市場狀況,怎麼好像跟上面講的不一樣?股市還在猛猛漲,S&P500、納斯達克、道瓊還在創新高,按照上面所述,Fed的下一步不該是升息壓住通膨嗎?怎麼9月FOMC會議宣布降息一碼?
我們來仔細拆解一下~

-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高利率環境已經維持兩年多了,自2022年底開始升息後,利率就幾乎沒有下調過,而這樣高利率環境對於企業、投資人都相當不友善,高利率使得企業要花更多的錢還利息,人們就更不用說了,房貸還款金額提升大家一定都很有感
簡而言之:「大家期待降息很久了~」 - 我們再來看看「就業市場」的部分:
5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原本的13.9萬人修正為僅增加1.9萬人
6月份更是從原本的14.7萬人修正至-1.3萬人7月份剩7.3萬人(尚未修正)8月份更是只剩2.2萬人(尚未修正)
雖說還是正成長,但驚人的下跌幅度確實預示著就業市場疲軟,而也正是這幾月的非農數據,讓聯準會最終在9月FOMC做出降息一碼的決議。
- 那為什麼只降一碼?為什麼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語帶保留,不願意篤定接下來的降息格局?
因為Fed的另一個使命「穩定物價」
9月份公布的Core CPI為3.1%符合預期,通膨率2.9%甚至還比8月份高
我們不妨可以思考一下,如果Fed此時此刻開啟一連串的降息循環,又快又猛的降息會如何影響到通膨?沒意外的話會引起通膨飆升吧?
再者,川普4月份課徵的對等關稅到目前仍未反映在經濟數據之中,如果此時猛猛降息,到時通膨上揚+關稅一次性通膨恐怕會讓物價飛升。
如果拿此時的雙重使命來衡量的話,為了疲軟的就業市場與可能抬升的通澎,孰輕孰重我想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7月FOMC會議記錄也顯示,多數參與者視「通脹上行風險」大於就業下行,故我認為此時決定降息一碼並持續觀望的決策是正確的。
〖問題思考〗
理解了目前市場處境後,我們可以清晰地認知到一件事情,非農數據的好壞不一定會搭配固定的貨幣政策,往往是需要綜合許多因素而產生的綜合考量,比如下面幾個狀況就是我自己在調查時AI提供給我的思考方向:
- NFP好、薪資並未成長
非農好,但人均薪資並沒有成長時,市場可能正在發生什麼事?
我的看法是,非農好代表就業市場熱絡,但人均薪資沒有成長代表勞方議價能力差,可能勞動力場快要走向飽和,並且就業市場的熱絡並不能完全傳導到消費市場,自然就沒辦法行程就業好→消費好→公司盈利好→釋出職缺促使就業更好的閉環。
這時的市場可能已經過了強勁的成長期,漸漸有緩下來的勢頭,這也顯示出就業市場好,搭配著人均薪資增加,才能讓經濟穩步上行 - NFP好、失業率高
非農好,但失業率高,市場又可能正在發生什麼事呢?
我的看法是,非農好但失業率高可能是因為經濟遭受外部性因素好正在經歷復甦,比如COVID-19趨緩時,就經歷過幾個月非農超好,失業率仍高的階段;此時外部性因素消失,企業紛紛開始招募員工、恢復產線,但此時大部分人還處於失業狀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消化,因此產生非農好但失業率高的狀態。 - NFP不好,失業率低
非農不好,但失業率低,市場可能在什麼樣的位階呢?
我的看法是,非農不好且失業率低的狀況,顯示就業市場已經飽和,沒有太多的職位是出,也沒有太多人失業在家,可能是在一個經濟的末升段,或是高原期,此時經濟成長的勢頭已經逐漸趨緩,很可能隨時都要進入衰退,因此非農指標也許能夠成為一個判斷崩潰的指標。
【其他參考指標】
想要關注就業市場與Fed貨幣政策、經濟、股市的關係,除了非農新增就業人口數外,我們還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指標。
〖ADP就業數據〗
ADP就業數據,是由美國Auto Data Processing 公司每月發布的美國私人部門就業報告,與非農最大的不同在於,ADP就業數據專注於「私營部門」的就業數據,每月公布時間也會提早非農就業人數幾天,因此也被稱為小非農。
ADP的調查方法為追蹤私營企業的薪資紀錄,由於非農受問卷回覆率、回覆時間影響,ADP的調查方法使得數據更具即時性,且公布時間提早非農幾天,對市場來說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過只針對私營部門做調查,我們在關注就業市場時,仍需要將ADP與非農做一定的對比。
誠如上述,ADP只關注私營就業,非農則囊括公部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美國政府新成立的部門,政府效率部(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在Doge成立之前,ADP相較於非農可以更直接反應就業市場,畢竟非農中的公部門就業原則上是緩慢上升的,公務員並沒有被裁員的可能,但在Doge成立後,尤其是Doge草創初期,大規模裁撤公務員,可想而知兩個指標可能會出現一定背離,故我們需要仔細查閱每月非農的報告,才能辨別非農的衰退究竟來自於就業市場疲軟,還是Doge的傑作。
有鑒於此,我們目前看待非農的眼光應該趨向保守,至少在Doge運作穩定後,我們才能評估Doge對非農數據的影響;而我的另一個想法是,現金關稅仍未抵定的時期,ADP說不定更能反映關稅對於市場、企業的影響,畢竟絕大部分受關稅影響的都是私人企業。
〖Initial Claims、Continued Claims、失業率〗
Initial Claims 初次申領失業救濟金,是美國勞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每週統整各州失業保險辦公室(unemployment insurance program office)回報的申請件,每週公布一次,透過該指標可以得知當週有多少失業補助申請,是觀察就業市場的即時指標。
Continued Claims 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追蹤的是那些已經領過失業救濟金,但在一週後仍未找到工作並再次申請救濟金的勞工,藉這個指標我們可以觀察就業市場是否持續疲軟,但仍以 Initial Claims 作為主要訊號;大家也不必擔心統計數字中會不會摻雜一些只想混吃等死的人(我一開始很擔心),要通過這兩個救濟金申請,必須出示「積極找工作」的證明,因此不必擔心國家被坐吃山空。
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這個指標是BLS透過前面提到的家戶調查得出的結果,也是Fed在判斷就業市場時一個重要指標,有了非農、Initial Claims、失業率這三個指標,我們可以大致上拼出一幅美國整體就業市場的動態圖,非農針對新增就業的人們,Initial Claims 針對裁員失業,失業率則鎖定整體失業人群比例,再輔以ADP、Continued Claims等指標,我們就能夠觀察出就業市場的趨勢。
〖近期數據解讀〗
了解這些指標後,我們可以來看看近期這些指標可以帶給我們哪些訊息

我們首先看到圖片上半部,綠色失業率正爬升,代表就業人數的非農、ADP都往下降,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目前美國的就業市場相對疲軟,雖然都維持著正成長,但幅度確實令人擔憂,從2025年3月高點後開始持續下落。
看到下半部的部分,代表著失業的兩個指標,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大約持平,初次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有所下降,算是不好不壞的訊息,我的想法是,目前就業市場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高原期,必須等待一個契機才能讓就業市場再次活躍(比如降息),或者有可能開始下落。
除了就指標來觀察就業市場外,我們也不得不把川普的移民政策納入考量,畢竟無論是企業調查、家戶調查都難以確認非法移民身份,那大量非法移民遭驅逐時,可能會造成服務業需要大量、即時的職缺,可能會產生假榮景,讓我們誤判就業市場的趨勢;而如果川普任期結束後,大量非法移民回歸投入美國職場,那可能也會造成數據的失真,因此,非法移民可以說是影響我們對數據判斷的一個外部因素。
【川普開除BLS局長】
最後我們來聊聊川普開除勞工統計局局長的新聞,就如前面所述,這次事情的緣由正是因為7、8月份非農數字公布時連帶修正5、6月的非農數字,修正幅度達86%、108%之多,並且川普聲稱「非農數字遭局長操弄」,我們一一來思考這些說法~
- Erika McEntarfer 任內數據修正幅度
為了判斷本次修正幅度是否過大,我詳細列舉了McEntarfer任內每次非農公布及後續修正數字(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右側黃色欄位為McEntarfer任內平均修正幅度達39%,而本次5、6月的修正幅度分別是第二及第三大的修正幅度。再者,我調取了前任局長最後一年的平均修正幅度,如下圖左邊黃色欄位,平均為8.3%,雖然數字修正也可能來自外部性因素,但平均39%的修正幅度確實超出前任非常多。 - Erika McEntarfer 操弄數字
說真的,一個公部門的首長要憑藉自己的意願操弄數字,我個人認為是有其困難的,畢竟調查統計的資訊難以篡改,中間的公式運算也早已設定好,其中能操弄的地方真的不多,故川普開除 McEntarfer 的理由我認為過於牽強。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很難說數字究竟有沒有被操弄,但卻可以明確看到非農數字調整幅度趨高,當然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疫情、季節調整、調查方式、回復量等等,不過,非農目前展現出的趨勢,我認為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必須要更保守看待,從每月擴大到每季、半年、一年的視角,才能判斷出正確的趨勢。
而Doge的橫空出世,BLS也無可倖免,在減員但工作量不變的前提下,勢必會造成非農滯後,因此保守看待、觀察長期趨勢變得更加重要,並且必須輔以其他指標來判別就業市場趨勢,才能真正理解總經數據的背後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