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救災,你該知道的15個重要觀念」 花蓮光復鄉災後重建如火如荼展開,全台志工熱情湧入,展現台灣人團結互助的精神。
然而,無組織的善意可能帶來「後勤惡夢」。
老安整理15個網路上的觀點,希望大家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參與救災,真正幫助災民。
--- 一、善意需要組織化
熱心義舉雖可貴,但無組織的行動可能加劇災區混亂。投身救災前,請冷靜規劃。
不要隨便聽信「拿把鏟子就可以過來」的熱血言論,不然可能熱血而來,敗興而歸。
二、先向慈善團體報名,接受指揮。
所有有意願當義工的人,都應先前往縣政府或慈善團體設立的「義工指揮站」登記。
三、統一調度是關鍵
指揮站可根據需求,分配任務,確保人力發揮最大效益。別自行行動,聽從指揮才能幫大忙。
四、災區缺人手,不缺物資
光復鄉目前物資尚足,急需的是人力支援。願意幫忙的你,正是災區最需要的資源。
五、先登記食宿才有保障
有登記,指揮中心才能妥善協助安排志工食宿,不然災區的商店與餐館大部份還沒有恢復正常。
六、女性義工也大有可為
救災不只有挖泥砂這種粗重工作!女性可參與環境沖洗、幫廚或物資分發,減輕災民負擔。
七、物資優先發放災民
義工需有自理飲食、交通與住宿的心理準備,確保所有物資優先供給災民,別讓善意變負擔。
八、不要開車來
目前私家車湧入光復鄉,已造成交通癱瘓,影響清淤效率。請將車輛停在光復鄉外,步行進入災區。 九、防範趁火打劫
災區驚傳有人入侵無人房屋內搜括財物竊盜,而商店被泥砂淹沒的菸酒商品與收銀機也遭到順手牽羊。志工應協助報警,守望相助。
十、貴重物品隨身攜帶
災區人員混雜,應隨身保管貴重物品,避免財物損失。
十一、避免一窩蜂行動
災難初期,志工人潮多,導致資源分配不均。
救災是長期馬拉松,而非短跑,當新聞熱度消退,災區當地仍有大量收尾工作待完成。
此時投入,更能幫助最需要的人。
十二、收尾細清最耗時
災後收尾工作繁瑣,如同搬家最後階段,總有收拾不完的細節,需耐心投入。
當媒體焦點轉移,當地人仍需面對災損。後期參與能真正減輕災民負擔。
十三、量力而為,別逞強
救災環境嚴苛,無運動習慣者,勉強長時間進行粗重的工作易受傷。衡量自身體能,別讓熱情變負擔。
十四、小心食物變質
災區衛生環境不佳,又缺乏冰箱冷藏保存的食材。當義工時,飲食要多注意。 十五、勿盲目送物資
未經引導的物資,配送易導致分配不均,甚至浪費。
物資需求變化快,過量捐贈可能造成庫存壓力。一定要先與在地團隊聯繫後再捐贈。
------------
小結:
全盤思考,避免浪費。
救災是善舉,但只有組織化與長期投入,才能讓每一份心意化為實質幫助。 想去救災的你,請牢記這15個觀念,帶著熱情與智慧,與災民攜手重建家園!(完)

慈善團體的法師與義工,正在清掃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