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期間Barbara在網路推播下重看了一部許久未看的童年動畫《花田少年史》。前陣子老弟跟我說,他覺得有些動畫小孩根本看不懂。《動畫》這兩字,從字面上看像是給小朋友看的,但畢竟作者是成年人,有些劇情中的靈感也出至於作者本人的人生經驗與觀點,所以回看動畫有個好處就是,每個時期看的心得都會不同。
這次再回看《花田少年史》 ,Barbara看到的不再僅是故事與遺憾,說白點,裡面參雜的就是人性的固執、自私與做作。或許,哪天你無法成仙的原因就是出至於,你年少時曾對某位女性許下那些你早已忘記的承諾,法定時效15年,但這個情,對方即使過了50年都還記得。原來,冤親債主是真的有的??!
不正經的通靈者,亡者的遺憾與寄託需求
《花田少年史》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動漫,故事以1960-70年代為背景,主角是村裡的小霸王花田一路。在一場車禍後,這位霸道卻唯獨怕鬼的男孩意外獲得了通靈能力,成天被這些亡魂逼迫傳達心中的未解之情,或許就像他自己說的是『報應』吧。
動畫一共25集,故事內容著重於每位亡者的人生故事與未解的留戀事情。說實在,從這些劇情中,不難看出一個人生前與死後的執著,生前為了滿足夢想而牽累他人,死後卻只是想要回一個誰也不會在意的小物品。又或者,為了維繫生前良好的形象,死後還要求主角幫忙整理儀容,改變死亡現場及狀態,為的都是顧及顏面。
與其說這些故事感人,如果再年長一點來看,或許看到的都是滿滿的「自私」與 「做作」。當然,除了人性上的自私與做作,還是會有一些生前未完成轉達的 物品 與 責任。

不科學傳輸,有了SWITCH,阿公從此不無聊
最吵鬧的日常,卻是最溫柔的避風港
我很喜歡一句話:「家裡就是要打打鬧鬧的,只要沒打出人命、鬧出人命就好」,但有時候太吵鬧也讓人疼。花田少年史的角色設定是一個木工家庭,家裡的黑白電視機是用叔公的撫恤金買的,家裡人的長相都很平庸,沒有什麼漂亮的姊姊,也沒有帥氣的爸爸,有的只是因為太皮被媽媽抓到門口打。
1960年代,沒有千層蛋糕,紅豆麻糬是當時的高級點心,家庭不富有,每戶家庭卻養活至少100隻的老鼠。每個家庭不管在世或已離世都有自己放不的人/慾望。雖然這些事不科學,但從需求面來看,人類除了現實世界的溝通橋樑,虛擬世界的網路,似乎還需要一個與前人對話的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