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中年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阿姜曼早年从泰国东北部那空帕农府展开了他的头陀游脚,他从那里穿越了色军府及乌隆府,最后抵达缅甸(Burma),并在那里短暂停留了一下,再经由北部的清迈府(Chiang Mai)回泰国。他并没有待太久,又进入了寮国,他先后在寮国的龙坡邦及首都永珍修持头陀行,之后回到泰国的黎府。从东北部的黎府开始,他走走停停,一路行脚到曼谷,并于Pathumwan 寺度过雨安居;之后的雨安居则是在沙里卡石窟度过,并在那里住了几年。在离开沙里卡石窟后,他回到了东北部。

在这段漫长的行脚岁月里,他几乎都是独自一人。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有其他的比丘同行,但他们很快又分道扬镳。因为阿姜曼总是一心一意地修行,这使得他会与其他的比丘分开。他一直都觉得自己一人行脚以及修头陀行会比较方便自在。只有在他的心达到更高的成就而够强稳,悲心在心中生起时,才让他想到要先去指导其他的同修。就是因为这样悲天悯人的理由,才会让他离开祥和与宁静的沙里卡石窟,回到东北部。

先前,他在东北各府展开头陀行脚的初期,给了他指导当地比丘的机会。那个时候,有许多来自东北各地的头陀比丘跟他学习。这一趟回来,阿姜曼决定投注所有的心力去指导那些信任他的比丘及在家人。他回到之前行脚过的各府,发现很快就能赢得每个地方的比丘及在家人的信心。他们许多人,因他的教导而受到感动而决定出家,过着像他一样的头陀行生活。甚至还有一些资深的阿姜,放弃了身为禅师的身分,抛弃了自尊,愿归入他的门下修行。他们的心智后来在禅修方面都变得非常地稳固,有充分的自信去指导其他的人。

阿姜曼第一代的僧伽(Sangha)弟子包括:阿姜苏旺(Ācariya Suwan),曾为泰国廊开府Tha Bo县的Aranyikawat寺的前任住持;阿姜辛[i](Ācariya Singh)则是泰国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的Pa Salawan寺的前任住持;以及阿姜玛哈宾[ii](Ācariya Mahā Pin)是呵叻府的Saddharam寺的前任住持。这三位尊者最初是来自泰国的乌汶府—— 现在都已不在人世。他们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弟子,他们的教学生涯使阿姜曼的遗教得以流芳后世。阿姜辛与阿姜玛哈宾是兄弟,他们在修行之前,都很认真研究佛教的经典。他们都是阿姜曼的两位很忠实的资深禅师,摒弃了自尊,愿追随他并受其指导。最后,经由他们努力的教学,帮助了许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

阿姜曼第二代的弟子是阿姜帖[iii],目前在泰国廊开府Sri Chiangmai县的Hin Mak Peng寺当住持(这位尊者现今应已圆寂)。他也是阿姜曼的资深弟子,他的修行典范也相当令人感动,受到全国几乎各地的僧伽与在家众的高度尊敬。他的修行方式一向简易又朴实,正如大家对他的观感是异常地谦逊有礼、亲和与低调。他严以律己,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听到他辩才无碍的开示时,都会深深地着迷。

当谈到气质或个人的行为,资深禅师在心智及个性方面会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有些阿姜的个人行为是大家学习的模范:那些仿效他们的人一定会表现出令人感到愉快、亲和,绝不会让人不舒服;然而,有一些阿姜的个人行径,只有在亲身实际修行时才令人舒服及得体。如果其他人采取同样的方式,将会让人感觉很不自然,马上就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去模仿这些禅师们独特的行为,无异是东施效颦。

然而,就这一点来说,阿姜帖的个人行径是无可指责的。依照他的高标准,一定会发展出令人愉快、亲和、到处都受人景仰的威仪。他的性情谦和慈善,很容易仿效,且不会有冒犯他人的风险。他的典范特别适合佛教的沙门,因为他的举止总能真实反映出内心的平静与祥和。我认为阿姜帖是阿姜曼资深的弟子中最值得尊敬的一位。因为我认识他这么久,我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老师。

接下来是阿姜范[iv],他目前住在色军府Pannanikhom县,靠近Na Hua Chang村的Udomsomphon寺里。他卓越的禅修及戒行,在全国各地广为人知且受到高度的赞扬。他的心呈现出圣洁高尚的特质,最显著的部分是对各阶层人士的慈悲一视同仁。他是一位深受全国各地人士热烈的欢迎与尊敬的一位比丘。他真心地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去帮助人们,不论是在物质或精神方面 —— 就像一个心中有无尽慈悲的人。

再下一位我要提的资深弟子是阿姜考[v],他目前住在乌隆府Nong Bua Lamphu地区的Tham Klong Phen寺,因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禅师之一,很可能读者早已熟悉他响亮的名声,不论是他的修行模式或解脱成就都值得受到最高的尊敬。他一直喜欢在偏僻及渺无人烟的地方专心修行,也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说,他的精进在同辈头陀比丘中可谓无与伦比。就算到了今天,他都已届八十二岁的高龄,仍不容许日渐衰退的健康削减他一贯的修行热忱。有些人问我,既然他都已经所作已办(完成最高的梵行),身体又那么差,为什么还要那么刻苦精进呢?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仍这么活跃且精神饱满?我试着跟他们这么解释:一个已彻底清除每一个削弱及阻碍他进步因素的人,已经没有任何使人孱弱的昏沉再令他的心陷入愚痴的魔网。而与此同时,我们这些人却累积了如山一般高的放逸,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一旦我们开始付出一些有意义的努力,就会开始担心努力会超出我们所能负荷,我们太早担心当修行的功课变得很困难时,会让我们累到不行。到最后,我们得不到任何有益的成果,一事无成。相反的,我们只会用面对困难时的抱怨来填塞空虚的心。于是,放逸懒散,让我的心枯萎,持续抛出阻碍我们进步的障碍物;而那些在心中连根拔除染着的人,则会一直坚持不懈。他们从不担心努力会超出自己的能力所载,这些人的心是清净、无暇的法,已彻底清除了世俗的垢染,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庄严神圣。昏沉、抑郁的心绝不会在心中生起,这些都使得他们成为世人所追随的完美典范。

以上所提到的每一个阿姜曼的弟子,心中都深藏着这些独特的明亮特质,犹如璀璨的珠宝闪闪发光。如果能有幸遇到这些圣洁的善知识,一定能从令心欢喜的神奇内明中获益良多—— 一种他们永远都珍惜的经验。

阿姜曼教导过好几代的弟子,很多人到后来本身都成为了重要的老师。要成为一位很有圣戒德的高水平禅师,一定非常精于阐述修行的「道」与「果」,就好像将巴利圣藏的浓缩精华版全深烙在心中一般,一如他最初修行时在禅定中看到的禅相所预言的那样精准。他在各地弘法教导的那段期间,指导过非常多的比丘及在家信众,而这些信徒也都以深挚的忠诚及对「法」由衷的喜爱来回报他。他的话表达出他完全体会到的真理 —— 不只是对真理「应该是」或「可能是」的一种臆测或戏论。他对于心中生起的真谛完全地肯定确信,他也教导其他的人这个真谛。当阿姜曼离开沙里卡石窟再度回到泰国的东北部时,他就已下定决心竭尽所能去指导比丘及在家信徒这个方法 —— 这包括先前已受过一些训练的熟人,以及刚开始为自己打下禅修基础的人。

[i] 阿姜辛(1888–1961),一九0九年出家,于一九一九年在乌汶府的Burapha寺与阿姜曼初遇。当时,阿姜辛在附近的僧团研习佛经。阿姜曼清晰有条理的开示以及平静安详的威仪举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离开了对经典的学术研究,开始追随阿姜曼展开头陀行脚的生涯。之后,他成为在孔敬府和呵叻府协助僧团建立头陀生活之道的重要核心人物。

[ii] 阿姜玛哈宾(1892–1946),于一九一二年出家,他在僧团的前十年都在曼谷研习佛经,最后在巴利语的学习中获得摩诃学位(Mahã)。一九二二年,他回到乌汶府,也就是他的兄弟阿姜辛劝他尝试头陀生活模式之地。阿姜玛哈宾是阿姜曼众弟子中第一位具有摩诃学位的学者比丘。

[iii] 阿姜帖(1902–1994),十八岁的时候在阿姜辛的协助下出家成为沙弥,并于一九二二年进一步成为受具足戒的比丘。他与阿姜辛一起生活并修行多年之后,于一九三三年前往清迈府去寻访阿姜曼。在回到东北定居之前,他与阿姜曼及其他头陀比丘一起行脚修行与禅修了五年。

[iv] 阿姜范(1898–1977),一开始出家当沙弥,之后成为具足戒比丘;他与阿姜曼初次见面是在阿姜曼于一九二0年到阿姜范色军府的家乡附近停留时。阿姜曼将「法」作如此清楚的表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他踏上头陀生活之道。一九二六年,他跟着阿姜曼来到了乌汶府,在接下来几年里,他在此地协助建立了几座森林僧团。经历过四处各地的行脚生涯,阿姜范终于在色军府的家乡定居并成立一座僧团。

[v] 阿姜考 (1888–1983),三十一岁的时候在乌汶府出家,出家之前他已经有妻子与家庭,他在东北地区四处行脚并寻访阿姜曼,最终在廊开府与阿姜曼相遇。之后他跟随阿姜曼来到清迈府并与他在清迈府一起生活多年。他常常遇到野生动物,并因对大象有特殊的亲和力而闻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4會員
295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阿姜曼住在沙里卡石窟的时候,有时会有一些声闻阿罗汉[1]以禅相[2]的方式现身来拜访他。每一位阿罗汉都会为他说法,讲述的内容都是圣者们传统的修行方法,大意如下: 「经行的时候,一定要宁静、泰然自若。集中注意力以正念系念在每一项你所从事的例行任务。如果你观照身体色蕴或组合因缘的本质,又或者只是系
Thumbnail
2025/09/29
阿姜曼住在沙里卡石窟的时候,有时会有一些声闻阿罗汉[1]以禅相[2]的方式现身来拜访他。每一位阿罗汉都会为他说法,讲述的内容都是圣者们传统的修行方法,大意如下: 「经行的时候,一定要宁静、泰然自若。集中注意力以正念系念在每一项你所从事的例行任务。如果你观照身体色蕴或组合因缘的本质,又或者只是系
Thumbnail
2025/09/29
阿姜曼在沙里卡石窟花了一年的时间修行,他留在那里的整个期间都充满了最奇特稀有的经验,是他一生中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就我记忆所及,他先到离石窟最近的Gluay村,这样可方便他托钵。但他对当地的环境并不熟,所以他请村民带他去沙里卡石窟。但村民很直接警告他,那是一处被强大的超自然力量所掌控的诡异石窟,
Thumbnail
2025/09/29
阿姜曼在沙里卡石窟花了一年的时间修行,他留在那里的整个期间都充满了最奇特稀有的经验,是他一生中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就我记忆所及,他先到离石窟最近的Gluay村,这样可方便他托钵。但他对当地的环境并不熟,所以他请村民带他去沙里卡石窟。但村民很直接警告他,那是一处被强大的超自然力量所掌控的诡异石窟,
Thumbnail
2025/09/29
在阿姜曼早期修行的期间,经常与阿姜绍[i]结伴奉行头陀行脚,他是一位善知识,在修行方面很有经验的好老师。但当阿姜曼在修行上遇到了特殊的难题而向他请教时,阿姜绍总是这样回复:「我在禅修方面的经验与你的很不一样,你的心充满着好奇,而且倾向极端。前一刻它飞向了高空,然后又投进地底深处。接着,又潜入大海
Thumbnail
2025/09/29
在阿姜曼早期修行的期间,经常与阿姜绍[i]结伴奉行头陀行脚,他是一位善知识,在修行方面很有经验的好老师。但当阿姜曼在修行上遇到了特殊的难题而向他请教时,阿姜绍总是这样回复:「我在禅修方面的经验与你的很不一样,你的心充满着好奇,而且倾向极端。前一刻它飞向了高空,然后又投进地底深处。接着,又潜入大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Thumbnail
行醫四十三年,「殺」人無數,終於放下「屠」刀,沒有成佛,却成了半個出家人,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總要捨棄某些東西,仔細想想名與利其實並不再那麼真實。從沒看過靈車後面有載著死者生前賺的金銀財寶。
Thumbnail
行醫四十三年,「殺」人無數,終於放下「屠」刀,沒有成佛,却成了半個出家人,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總要捨棄某些東西,仔細想想名與利其實並不再那麼真實。從沒看過靈車後面有載著死者生前賺的金銀財寶。
Thumbnail
第六十回: 「妙手東方朔」陶潤起身說話,認為清水灘烈焰寨容不下許多俠客⋯⋯
Thumbnail
第六十回: 「妙手東方朔」陶潤起身說話,認為清水灘烈焰寨容不下許多俠客⋯⋯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若能以「牛馬」精神服務大衆,必為大衆尊敬; 若能以「龍象」姿態成就事業,必為社會中堅。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若能以「牛馬」精神服務大衆,必為大衆尊敬; 若能以「龍象」姿態成就事業,必為社會中堅。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