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統一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已逾百家。其產銷據點遍及台灣、中國、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光是統一企業的市值,就已超過三千億元。而這龐大的企業版圖背後,有一套深藏於創辦人高清愿生命歷程中的「規矩」。而這份規矩,早在他少年時領著每月十五元的童工薪水時,便已開始養成。
高清愿小學畢業那年父親過世,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養家,他先在草鞋店當童工,後來又到表姊夫、台南幫大老吳修齊開設的布行當學徒。二十六歲時,他進入吳修齊擔任總經理的台南紡織,成為南紡第一任業務課長,之後升任經理。
對於吳修齊的感念與尊敬,伴隨高清愿的一生,成了「飲水思源」最真實的寫照。
很多人知道高清愿是統一創辦人。卻少有人留意,其實他直到七十四歲才「升任」董事長。自三十八歲創辦統一企業後的三十六年間,董事長始終是他最敬重的「修身哥仔」吳修齊。兩人情誼近一甲子,直到吳修齊九十一歲卸任,高清愿才接下董事長職位。兩年後吳修齊過世,高清愿在媒體前談起恩師對部屬的愛護時,他仍忍不住掏出手帕拭淚。事實上,三十七歲離開南紡時,高清愿原本打算接手一家經營不善的紡織廠。當時,中興紡織董事長鮑朝橒、香港麗新製衣董事長林百欣都表態願意投資。然而,他請求吳修齊出任董事長時,對方卻以南紡總經理的身分婉拒:「除非不做紡織,否則我不會答應,因為不願讓南紡多一個競爭對手。」這番話,不僅讓高清愿打消念頭,也改變了他的創業方向。
民國五十六年恰逢政府開放民辦麵粉廠,他旋即成立統一企業,跨足飼料、麵粉、油脂事業,轉戰食品業。
他曾說:「民國五十五年國民所得大幅增加,人餓了一定要吃東西,食品的銷路沒問題;反過來說,不景氣時少買幾件衣服還說得過去。」這展現了他精準的市場眼光,最終統一也成為台南幫中最會賺錢的企業。
統一前總裁林蒼生長年在旁觀察,曾形容老闆的企業人生:第一個十年是「生意人」,第二個十年是「企業家」,第三個十年則像「宗教家」。
什麼樣的心量,成就什麼樣的事業。
在「生意人」的第一個十年,統一以製造為導向。
力求最好技術、最好設備,生產最優質的產品,因此很快超越味全,成為台灣第一大食品公司。同時,他意識到多角化經營的重要性,趁著外銷罐頭黃金年代引進自動化設備,成立「統一實業」,接著進軍製罐與印鐵。如今統一已是全台最大的馬口鐵供應商。
第二個十年,他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發揮了大作用。
與人交談、聽演講或開會時,只要有助於經營的想法,他都立即記下。有次在歐洲聽到「未來誰能掌握通路,誰就能成功」的觀點,他立刻寫下「通路為王」,並在後來7-ELEVEn的經營中落實。便利商店的二十四小時營業,更帶來社會治安改善,成為夜歸民眾的避風港。他深悟:「會賺錢不一定受尊敬,唯有把私利結合公益,才能獲得共鳴。」
第三個十年,他已然六十。
毅然交棒給早已選定的接班人林蒼生,延續統一「專業經理人制度」。他認為,「樂趣在開創,不在佔有」。此後,六十歲交棒也成了統一的不成文規定。
在管理上,他重視授權,卻也立下「規矩」:員工可以犯錯,但若涉賭或貪污,絕不寬貸。這些信條,源於他一生的儉樸。他甚至連日曆紙都會摺起來重複使用,先用來擦髮油,再拿來擦皮鞋。
儉樸,也使他對守法有極高標準。1992年統一登陸投資,當時中國法規未臻完善,許多台商靠打通關係迅速獲利,但他堅持不鑽漏洞,按規矩辦事。雖然成長較慢,卻在政商界建立了守法守信的商譽,奠定後來高速發展的基礎。
貧窮教我惜福,成長教我感恩,責任教我無私的開創。
這是高清愿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與現代資本主義的功利相比,他的惜福、感恩、無私,或許像是西裝口袋裡的一枚香火袋,即使顯得突兀,卻正是他開創統一王國的真實底蘊。
資料參考:WIKI、《高清愿咖啡時間》、businesstoday、P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