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的看展碎念|故宮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因為朋友多出一組套票而臨時成行,久違了,故宮!

展品數量不多,逛起來毫不吃力,還能優雅地續攤下午茶。只是主題較為分散,想成參觀「好野人的沙龍」,應該比較符合期待。不過,名家雲集還是讓人心頭一熱:梵谷、高更、塞尚、竇加,就連達利都來了!

雖然並非他們最具代表性的巨作,卻意外看到畫家的另一面——無論是大畫前的習作,還是青澀的素描練習——依舊收穫滿滿。就算是畫出歪扭時鐘的超現實大師,年輕時也得老老實實經過素描與臨摹的修煉,才能開創自己的新天地。

只是,如果畫框的影子可以不要遮住畫作那就更好了。

沐浴者:美、情慾、神性與人性

Bathers, 1874–75 – Paul Cézanne

Bathers, 1874–75 – Paul Cézanne

全場聚光燈焦點(你其實是可以打好光的嘛!),不知是否為了襯托「現代繪畫之父」的地位?

「女性裸體沐浴者」是西方古典繪畫的常見題材,往往以神話或寓言包裝,藉此歌頌理想化的人體之美。但在以男性為主的社會脈絡下,也不可避免地承載著凝視與慾望。

據說塞尚反覆描繪「沐浴者」主題。這幅畫裡,人物姿態與樹木生長同樣自由活潑,藍天綠葉透著清新的氣息,整體氛圍春意盎然。唯有遠景那座高聳的深色十字架,隱晦提示宗教意涵,為輕快的畫面添上沉思的注腳。

素描:一切的根本

1840(21歲)– 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寫實派的庫爾貝,在這幅疑似自畫像中,完美展現素描功力。不管是往鏡頭前伸、被透視壓縮的手臂,還是五官全被擠壓到極限的仰頭,根本死亡角度!

1886-87(27歲)-Georges Pierre Seurat, 1859-1891

早逝的秀拉,從以前就很喜歡模糊畫面呢,難怪後來會發展出點描畫。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態度含糊、很難下決定的人呢?順帶一提,他最有名的《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沒有來,來了小幅習作讓觀眾先聞香。

1923年初(54歲)– Henri Matisse, 1869-1954

從法律半路出家的馬諦斯下筆俐落許多,大概是快刀斬亂麻型的男子?


阿道夫·門采爾

阿道夫·門采爾

1870/79(55歲)– Adolph Menzel, 1815-1905

人臉超難畫!阿道夫畫得很棒(誰讓你評分了🤣),不愧是19世紀最傑出的德國畫家。


肖像與人物

Le Printemps, 1873 – Pierre Auguste Cot, 1837-1883

《春光》這幅巨大的畫太閃,我艱難地在一片空白中,辨識出畫家藉著光線、人物姿態與衣襬,精心打造的S型構圖。戲劇性打光,強烈到讓人想忽視也難。

Two Young Girls at the Piano, 1892 –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堪稱本展MVP,廣泛刊登在各大宣傳中。畫風柔美、人物豐滿圓潤,雷諾瓦果然很有觀眾緣。如果我夠有錢,也想請他為我畫肖像!難不成你要找杜米埃畫嗎?


《兩位飲酒的人》19世紀中葉 – 杜米埃

《兩位飲酒的人》19世紀中葉 – 杜米埃

Two Drinkers, the mid-19th century – Honoré Daumier, 1808-1879

開玩笑的,我非常欣賞杜米埃粗獷、有力的畫風喔。尤其是他不畏強權、直面衝撞政治,和關懷社會底層的精神,儘管在世時未售出任一幅畫,卻永遠受到後世敬重。


風景的凝視:從城市到鄉村

The Harvest, Pontoise 1881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喜歡這幅小畫,雖然我老覺得中央那位戴帽阿伯比例怪怪的,但光注視這片田園風光,就能神奇地獲得心靈平靜。彷彿能窺見畢沙羅溫和、帶點孩童般天真的個性(邊看畫邊觀落陰?)。

40, Rue Ravignan 1913 – Maurice Utrillo, 1883-1955

「蒙馬特的藝術家」莫里斯·尤特里羅,畢生致力於風景畫。為了創造粗糙質感,甚至把石膏、沙子混進顏料裡,很有現代複合媒材的實驗精神吧。

布豐莊園附近的樹木與房舍

布豐莊園附近的樹木與房舍

Trees and Houses Near the Jas de Bouffan, 1885–86 – Paul Cézanne 1839-1906

出身富裕的塞尚畫父親的鄉村別墅,充滿他獨特理論的痕跡——自然界由幾何結構所組成——這樣的觀點推動古典繪畫從寫實轉向形式,而被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除了那三件人人搶著打卡的名作,還有許多靜靜躲在角落的畫,等待有心人去發現。

據說現場導覽相當精彩——可惜九點開門,我九點四十分到,名額早被搶光。限量總是殘酷的,只好一邊看一邊在心裡自言自語,然後回到家,再把這些碎念包成文字,厚顏無恥地推給各位消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菜小班
29會員
181內容數
生菜小班班長⍢胡蘿蔔⍢聊日本打工/度假、電影
生菜小班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北九州一座位於山頂的溜滑梯,近日登上新聞版面。
Thumbnail
2025/07/03
北九州一座位於山頂的溜滑梯,近日登上新聞版面。
Thumbnail
2025/06/10
要是更多人知道,下次還輪得到我嗎?
Thumbnail
2025/06/10
要是更多人知道,下次還輪得到我嗎?
Thumbnail
2025/05/28
倉敷住宿實評,原來日本也有「自我放逐系旅館」!?
Thumbnail
2025/05/28
倉敷住宿實評,原來日本也有「自我放逐系旅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萬張早鳥瞬間秒殺」、「首週創下三萬人觀展紀錄」......,看似聳動的新聞標題,卻僅能浮光掠影地捕捉這檔展覽的話題性。原因很簡單:英國國家藝廊,拉斐爾,梵谷,三個關鍵詞一下,滔滔巨浪順勢而起,讓人想轉頭忽視,都難。可說穿了,藝術欣賞並不止於對傑作的瞻仰、朝聖,卻更近似於俯視一池鏡湖。
Thumbnail
「萬張早鳥瞬間秒殺」、「首週創下三萬人觀展紀錄」......,看似聳動的新聞標題,卻僅能浮光掠影地捕捉這檔展覽的話題性。原因很簡單:英國國家藝廊,拉斐爾,梵谷,三個關鍵詞一下,滔滔巨浪順勢而起,讓人想轉頭忽視,都難。可說穿了,藝術欣賞並不止於對傑作的瞻仰、朝聖,卻更近似於俯視一池鏡湖。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