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熊寶(1Y7M)的爸爸媽咪分享了一份美味月餅給莉莎阿姨和傑森阿伯品嚐。
這個中秋月餅盒子,像有趣的抽屜,能關起來和抽出來。教熊寶放玩具進去,和示範如何關起來再拉出打開。
這個抽屜遊戲類似「物體恆常盒」——當玩具被放進盒裡關起來再打開,玩具仍然還在。
這個遊戲能讓寶寶發現關起來看不到的東西,再打開仍然還會在。這能讓他感到安心,因為他正在練習「看不見但還在」的理解。
反覆練習開關抽屜的遊戲後,還能玩關起來提著走散步。雖然沒多久就被玩爛掉了,但也不用心疼還能回收做環保。
一物多用,好吃、好玩又環保。感謝熊寶爸爸媽咪分享🥰 ,真是很棒的中秋禮物~~
💖 💖 💖 💖 💖 💖 💖 💖 💖 💖 💖
這個遊戲是屬於「物體恆常」的發展階段,有助於寶寶學會理解「東西雖然暫時看不見,但還是存在著」。這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大約在四到七個月大時,寶寶就開始建立這個概念,所以他們特別喜歡玩「躲貓貓」遊戲。當你把臉藏起又出現時,寶寶會覺得既驚喜又開心。 隨著這個能力變強,寶寶也可能開始在你離開時出現「分離焦慮」。因為他知道你還存在,但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於是用哭鬧來表達不安。這是正常的成長反應,不需要太擔心。 大約到了兩歲左右,寶寶會慢慢學會信任,知道爸媽都會回來,也能安心地自己玩或和朋友互動。 所以別小看「躲貓貓」這個小遊戲,它其實是寶寶心智成長的重要練習,讓他一步步建立安全感與信任感喔!
🧸 🧸 🧸 🧸 🧸 🧸 🧸 🧸 🧸 🧸 🧸
「物體恆常」遊戲介紹:
躲貓貓 (Peekaboo) 父母可以用手遮住自己的臉,假裝自己不見了。透過躲貓貓的遊戲,父母躲藏起來1至2秒後再出現,可以訓練寶寶,父母並沒有消失,學會慢慢理解人事物的存在,只是有時不在眼前。 捉迷藏 年長一點的寶寶可以玩其他遊戲,例如捉迷藏。您可以把寶寶的玩具藏在其他物件的下面或容易找到的地方,並讓他們找找看,既可訓練寶寶建立物體恆存的概念,亦可訓練寶寶肌肉和認知的應用。 物體恆存盒 (Object Permanence Box) 這是一個經典的木製玩具,專門用作訓練寶寶建立物體恆存概念。寶寶將小球放入盒子上的洞中,小球會從盒子中滾出並滾到托盤上,從而讓寶寶看到球不會消失,體驗物體的永久性。
文字引用與參考:
物體恆存 - ComboKid https://share.google/d70sRj2uYkSGWhi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