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聞小說與電影相當不同,雖然喜歡電影但好像也沒有喜歡到非得看原著一探究竟、一直拖著沒有購入,剛好遇上KOBO周年慶就買來看看。 簡單感想,比較喜歡電影,小說雖然比較詳細但沒有解開原先不懂的疑惑。
內容簡介
霍爾與卡西法之謎,蘇菲與其相遇的最初的旅程巫師霍爾──因格利王國最惡名昭彰的邪惡巫師,帶著移動城堡在王國內各處遊蕩,傳聞他會帶走所有被他誘惑的女孩,並吃下她們的心臟。身為海特帽子店的繼承人,也身為家中三姊妹中的老大──蘇菲,一直自認沒有出息,人生就此完蛋,還得被荒野女巫下咒變成老人的姿態。而她並沒有了解自己在「魔法」上的天賦與才能,直到他與「邪惡巫師(真的嗎?)」霍爾相遇──
為了替妹妹擺脫霍爾的糾纏,在移動城堡內一直擔任清潔婦的蘇菲,與「火魔」卡西法、學徒麥可邂逅,答應幫助其解除與霍爾的契約而慢慢深入了霍爾、因格利王國、巫師沙利曼等人之間的鬥爭與拉扯,並與其一同對抗荒野女巫其覬覦因格利王國的荒謬野心。不知不覺中,蘇菲在他們之間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荒野女巫及第二隻與巫師訂下契約的「火魔」的戰爭,最終的結果將由蘇菲的天賦決定──
與動畫版不同,更加豐富立體的原作角色們
雖然還是帥氣,霍爾與動畫版相比,顯得更加讓人生氣,但又有對於解決問題的獨到見解與深謀遠慮。蘇菲則是溫柔裡多添了一些嘮叨。相較之下,卡西法的活靈活現為這部作品灌入了有趣、輕鬆的閱讀感。
小說與電影的異同
電影與小說的確相當地不同,電影裡許多角色,都是小說裡多個角色融於一身的結果,也難怪在看電影時總覺得有點混亂。 但看了小說,雖然諸多角色描述地更加細微豐富,但相比起來並沒有解決疑惑、反而更多問號了。唯一覺得可稱讚的是,滿滿地魔法元素,將西方普遍的魔法傳說例如七里靴融入地很自然。
電影與小說相比,電影中的蘇菲令人喜愛多了,而小說裡的蘇菲則是反應比較真實、但也更加自尋煩惱、扭捏不乾脆到讓人反感。 霍爾的學徒麥可,也是電影中可愛多了,可能因為電影中是小朋友的年紀設定、更加依賴蘇菲的樣子令人莞爾。 惡魔卡西法更是電影版大勝,不管是配音或是表情都讓人覺得很可愛,小說的卡西法個性比較平板一些。
而霍爾,在電影裡比較單純任性、情感變化讓人疑惑,例如到底哪時候喜歡信任起蘇菲? 小說裡的霍爾個性比較一致,一直默默地在做好事,其實是個認真又負責的魔法師。但魔法功力在電影裡看起來比較厲害,在小說裡感覺也是需要很努力才能施行魔術,例如將城堡搬家就忙了整整一天東奔西跑才完成的。
看小說解開最多疑惑的,是有關於蘇菲的家庭,看電影時那個花枝招展年紀輕輕的「媽媽」,讓人覺得很疑惑為何對蘇菲如此漠不關心(雖然說現實中生了小孩丟著不管的父母也不少),而且後面還自私地將蘇菲出賣給荒野女巫。
荒野女巫的設定,小說跟電影也是大相徑庭,小說裡比較完整有脈絡,看完以後可以發現整本書都扣著荒野女巫的野心發展,也扣著這個主題有許多的魔法交鋒。 然後電影是比較無厘頭,例如蘇菲莫名就心軟接納失去魔力的荒野女巫在城堡裡,不管看幾次都是很多問號,更不用說後面差點讓卡西法跟霍爾陷入死亡危機、依然好聲好氣對待了。
電影裡比較多戰爭的痕跡;而小說裡是單純的魔法世界,戰爭只是一兩行帶過的背景因素。也因此作者對此有點不滿,只是因為戰爭場面比較花了工作室許多時間精力去描繪,因為欽佩而勉強接受。 另個作者不滿的點是城堡的形象,這個也跟小說差異甚大,原本小說裡的城堡是黑磚形象像是煙囪一樣,而不是有著臉孔的還會走路的五金拼湊怪物。
結尾電影跟小說也完全不一樣,書裡的愛情線主要靠著蘇菲的OS進展,說實在在那邊糾結耍脾氣的蘇菲讓人有點翻白眼,而且做了很多拖累霍爾的事情(雖然也不能怪她啦),然後在霍爾打敗荒野女巫以後,霍爾就突然告白、兩個人眼中只有對方了,然後所有角色都一同出現和樂融融,這個跟電影算是殊途同歸(可以這樣說嗎)。
最後還有一個不喜歡小說的原因,是因為覺得翻譯有種好不通順僵硬的感覺,或許譯者是想保留那種帶有以前年代英文語感與情緒的味道,但以現在的閱讀習慣來看,總覺得很咬文嚼字不自然,看得有點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