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特別的,我剛剛發現我的部落格上傳文章好像有點狀況。現在我的部分內容只能先存在 Google Docs 裡面,等部落格確認沒問題之後,再重新上傳。
其實現在有很多平台可以發揮。我昨天看了一個影片,是一位 YouTuber 分享他寫第一本書的心得。他提到,如果你想賺錢,請不要透過出書,因為真的賺不了什麼錢。甚至可能連他一個月的上班薪水都不到,還不如直接去上班。
我聽完覺得很有趣,所以心裡就覺得 OMG。因為我自己正在寫書,原本目標是寫四本。後來發現,如果要創作,其實沒有很難。抓到一些竅門後,其實就是記錄——把故事與內容集結,最後變成一本書,再做排版、確認、校稿、調整等等。整個過程並不算太難。不過,有時候後期在確認書籍的細節時,花費的時間超乎想像,非常高。所以我想,不如先完成一本,後面的書再慢慢看怎麼進行。
後來我又發現一個方式:採用訪談式,把內容集結成文字,再做排版,也可以變成一本書。我當時看了 歐普拉 的一本書,她與不同作者合作,所以她的書內容其實蠻豐富的。
我自己覺得,這也是一種方式。所以我在想,如果這樣的話,也許我可以和我媽媽一起寫一本書,或者和我老婆寫一本書。這都是不同的策略與方式。那時候我還蠻興奮的,打電話給我媽媽,跟她分享這個方法。也許之後,我的書出版後,再看看怎麼進行,跟媽媽一起寫一本書。我覺得這樣的故事一定會有很多內容。透過訪談的方式把故事記錄下來,整理成文字,再做修飾與排版,就可以變成一本書。這就是「訪談內容變成書」的概念。
如果採用這個方式,我覺得會更有意義。因為我欣賞的很多創業家、企業家,其實都有寫書。例如 Russell Brunson 的書,我知道市面上有很多,例如《網路的秘密》、《專家的秘密》、《流量的秘密》以及《解鎖的秘密》,大概至少四本。如果用我自己的理解來翻譯就是這樣。再比如 Anthony Robbins(安東尼·羅賓),他的書更多,涵蓋投資、個人成長、心靈、理財等領域。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想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就應該多寫書。當然,這只是概念。如果可以讓其他人一起參與,效果會更好。因此,我也可能會考慮與別人一起合作寫書,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人的想法會一直改變,隨著時間以及接觸到的人、事、物而有所不同,它是一直流動的。
我自己後期採取的一個很簡單的策略是:我不想說服任何人,我只是分享我覺得不錯的方法,讓大家嘗試看看。如果有人覺得好,那很好;如果不接受,我也尊重。
例如,我的方案是針對書籍的購買設計的:一本、五本、十五本的不同方案。這個方案會有人接受,也會有人不接受,但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 購買五本書:附送線上課程
- 購買十五本書:附送線上課程,並加上一對一諮詢
這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思考點,例如方案是否被接受。原本我設計的是一本、三本、十二本,但後來調整成一本、五本、十五本。我覺得這種方式不錯,但最終還是要看市場是否買單。如果買單,就推動方案;如果不買單,再做調整。保持彈性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我覺得這是一個滿好玩的思考路徑。
在與廠商或不同人溝通的過程中,你會有很多發現與觀察。我的模式是:先提出想法,看看對方是否接受。如果對方接受,就有合作的機會;如果不接受,也就算了。這種方式讓我學會保持彈性。
這也是我後期的觀點:如果選擇不離職創業,會更能保持彈性。因為全職創業或全職做業務,如果沒有底薪,其實就像創業一樣,你必須要拿到結果。若沒達到結果,生活會受到影響,我自己也有過這種經驗。因此,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可以讓生活與工作更平衡。
當然,有時候微失衡是正常的。失去一些平衡也沒關係,這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
生命一直在流動,一直在前進。昨天我在工作上的一個小群組分享了一個關於談判的影片。
其實談判不僅存在於商業或職場,在生活中、工作中、事業上也都會出現談判的過程。有些人認為談判聽起來比較複雜或專業,但我認為並非如此。
我的認知是:
- 銷售 = 溝通
- 溝通 = 談判
- 談判 = 銷售
- 銷售 = 一切
換句話說,銷售、溝通與談判本質上是一樣的。
談判就是如何讓對方接受你的方案、認同你的想法或價值觀,甚至願意為你的方案支付更多。這些都是談判,也是銷售。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點是:孔夫子會怎麼談加薪?
這個作者提到,孔夫子不會直接談加薪,他只會增加他自己的籌碼。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好,也很特別。短期當然希望看到結果或有大的改變,但如果你能持續增加自己的籌碼,長期來看就不一樣了。這就像在打撲克一樣,你持續增加籌碼的策略,能讓你的人生進入更快的快車道。
另外,馬斯克也有類似的例子。他的一位工作夥伴要求加薪,馬斯克則建議他先休假三個禮拜,看看公司在沒有他的情況下能否正常運作。這個方法提醒我們要保持謙遜,因為公司並非完全依賴你,也提醒我們要簡單地看待自己的價值。
保持謙遜,就是少考慮自己,多考慮別人;
保持簡單,就是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同時不因為缺乏而感到失望或絕望。
如果我們能抱持這兩種心態,生活其實會快樂很多。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經常和朋友、工作夥伴分享的觀念:「沒有是正常,有是多的,一切都是多的。」
這個觀念可以應用在生活、工作與事業上:
- 工作:沒有加薪是正常,有加薪是多的,一切都是多的。
- 生活:沒有人幫你摺衣服是正常,有人幫你是多的,一切都是多的。
- 事業:客戶說好要買卻沒買是正常,真的買了是多的,一切都是多的。
如果能用這樣的心態看待事情,內心會更平靜,也會更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