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遊戲》這部電影是在2001年上映,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與羅伯特·瑞福(Robert Redford)主演。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前幾天我又再看了一次,從中學到了很多點。第一個點就是,你要有膽識。人生會有各種不同的轉變,包括職涯、生活、工作,甚至情感與家庭。
舉例來說,從A工作轉換到B工作,A工作可能覺得很無聊,但事實上,這個轉變是一個需要耐心的設計過程。比如說,電影中有一個角色Nathan,他要招募Tom成為CIA旗下的夥伴。這個過程非常有耐心,不常見,看似自然出現、自然發生,其實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有時候,我會覺得這部電影非常不可思議,尤其是對於人性的了解——如何應對進退、如何溝通、如何讓別人信任你、相信你。後來我就覺得這太有趣了,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轉變的過程。信任是一切:當對方信任你,就願意出錢、願意處理事情,甚至願意賣命。
電影中提供了一個概念,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叫做策略性的謊言。當然,我知道盡可能不要撒謊或用謊話欺騙他人,但有些時候,它是需要運用的。這種策略性的謊言也被稱為善意的謊言(英文:white lie)。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策略與技巧,覺得非常特別。
有時候,透過一部好的電影,其實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啟發、收穫與幫助,我自己覺得這非常不錯。當然,我知道兩位主角:一位是布萊德·彼特,另一位是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他們各自的作品我個人都非常喜歡,尤其是這兩位一起合作的這部電影,我覺得超酷的。這部電影展現了智慧與策略的重要性,教人如何達到目標並獲得理想的結果,我覺得非常有啟發性。
布萊德·彼特讓我印象深刻的電影,當然包括《F1》以及《魔球》。這兩部電影我都非常喜歡。賽車題材的電影中,有一些部分是真人真事改編的,而《魔球》也是真實故事改編,講述運動隊的發展與過程。我覺得他的作品充滿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一個部分是《史密斯夫婦》。布萊德·彼特曾與他的前妻一起拍攝這部電影。在其中一個訪談中,他談到了一些有趣的經歷。當時,布萊德·彼特與安潔莉娜·裘莉分開後,根據新聞報導,他需要支付約八千萬美金作為相關費用來結束這段關係。這場官司持續了非常久。
不過,看到他的訪談和作品後,我覺得他經歷了這些事件之後,重新啟動了自己的人生,重生並展現了新的自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人生過程。
我覺得這一切都很酷,因為你根本無法預測人生會如何流動、如何進行。我自己曾分享過的一個觀點是:現在的好不代表未來一定好,而現在的差也不代表未來一定差。因此,我們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同時也要以長遠的眼光,為未來做規劃與準備。
另一方面,現在的困境並不代表未來一定困難。假設你現在有三到五百萬的負債,也沒關係,因為未來你可能全部還清,甚至還賺回更多。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不應因當下的狀態而過度驕傲,也不必因此悲觀。我們應活在當下,對未來保持希望,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與價值觀。
額外補充一個點,就是 Robert Redford 這位演員前一段時間過世了。我自己非常喜歡《間諜遊戲》這部電影,另外還有《酷寒戰士》(美國隊長系列)中他詮釋的角色,我都覺得充滿自己的風格與魅力。雖然我對他的生平故事了解不多,但從他所詮釋的角色,我看到策略、謀略,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這是我覺得非常棒的地方。
我自己認為,有時候在現代社會裡,我們需要一些策略、心機與手段,因為要在這個世代活得更好,就必須持續自我提升。自我成長與自我提升的閱讀對我幫助很大。同時,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在自己的領域中逐步優化表現,不論是工作、創業、生活,還是親密關係與人際互動,都能逐步變得更好。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此外,我也注意到一些演員能夠長期保持影響力、持續有好作品,甚至演很久。例如,《叛將風雲》這部作品,我記得也是這位演員參演的。能夠長青、有多部作品並持續影響觀眾,並且賺取可觀收益,他們一定有一些成功之道。
我觀察到,這些演員即便年紀已大,仍然保持良好狀態。通常過了35歲後,代謝會下降,身材容易變胖;但這些演員過了50歲、60歲甚至70歲,依然能保持身材,代表他們有高度的自律與自我控管能力。我認為,自我控管非常重要,因為肥胖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無法控制好自己,很多機會也可能因此錯失。這是我個人的觀察與體會。
最後,今天還有許多事情要進行,包括打電話給印刷廠、詢問相關細節,並盡快完成第一本樣品書。這是今天的重要任務。接下來的行動是最關鍵的,商用時間也要善加利用。未來的內容中,我可能會分享更多我喜歡的作品,例如《灌籃高手》的三井壽,那天我看了一個 YouTube 頻道介紹他的故事,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
其中一段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主角向教練表達自己想打籃球的渴望,但內心卻一直被壓抑,自己也壓抑自己。這種掙扎,有時其實蠻痛苦的。
另一個重點是,當自己覺醒、清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之後,就不會浪費太多時間,而是專注於該做的事。我記得有一幕,他們因湘北隊的籃球隊鬧事而打架,隨後教練出現,他意識到自己要醒過來,便剃掉頭髮,投入籃球領域。他的朋友也能感受到,他不再浪費時間在亂七八糟的事上,目標明確,專注提升籃球表現,帶領球隊取得更好成績。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點:當你清楚自己要什麼,就不要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透過部落格或文字記錄這些感受,我覺得蠻有趣的,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整理生活中的點滴,而非僅僅作為創造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