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第一次投資:崇拜與跟風
記得剛開始投資股票,是我工作兩年左右的事。當時完全不懂投資,聽朋友熱烈討論、自己卻一知半解,看著大家略帶鄙視的眼神,才驚覺原來投資是一件「很厲害」的事,而我卻是一張白紙。但這張白紙也是有想跟上大家的腳步,所以我從最基礎的開戶開始,進行了第一次的投資。
從大家已經開始在談Reits時我卻只會開戶,就知道我真的是小白中的小白。
但小白不氣餒,小白覺得靠投資賺錢的那個朋友熠熠生輝,所以超級崇拜他,看著他略帶高大上的表情偶爾向我們拋個一兩個明牌,我就馬上抓住,然後投入。有沒有賺錢?忘記了。但賠錢的印象很深!因為我就真的是小白,拿到所謂的"明牌"就無腦的告訴了我媽,我媽又抱著好康逗相報的想法報給了她的姊妹,於是我每天就在被追問「什麼時候賣?目標價多少?」的日子中度過。天知道我那時候就是一個小嫩嫩,有買就不錯了,問我賣點會不會太為難我。反正後來那支股票是賠了,還好沒人找我算帳。
網路專家的陷阱:自以為懂了
但到這裡我還不知死活,以為只是沒遇到高人,只要找到明牌就能翻身。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找投資專家,真的讓我碰上一位,自稱連營業員都請他報牌。我這次學乖了,沒馬上投入,而是觀察他幾次喊單都有賺,講得有模有樣,還畫技術線圖(我也看不太懂),但看久了我自以為學會了。每次他釋出標的,我就立刻跟進,還真的賺到幾張,小白如我當時只覺得「有賺就是王道」,開始自信滿滿、每天熱衷做股票。直到有一天,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一切瞬間崩塌。
2008金融海嘯:世界崩塌的那一天
海嘯怎麼來的後來才知道,但當時的我只看到股票一路下跌,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盤,數字狂跳、心跳也亂,最煎熬的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家說法不一,連老手都慌,我更慌。最終我在極度恐懼下賣出,虧了50萬。那次經歷讓我見識到股市的可怕,幸好我還有持有基金,雖然也跌,但幅度相對小,還能抱得住,後來也慢慢回來了。至於股票,我從那次後十年不敢碰,連APP都不敢打開。這場災難不只讓我資產腰斬,也留下深刻陰影。但也因為如此,我開始自己研究標的,因為我發現,在熊市中最可怕的不是跌,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靠別人不如靠自己。畢竟聽別人的就是師父領進門,大難來頭各自飛啊!
基金十年: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後來我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因為單筆投資對我來說太刺激,也無法掌握高低點。經過十年的經驗,我發現基金比個股更適合我,因為我不懂技術分析、看不懂財報,也沒耐心研究個別公司。相比之下,選基金只需掌握市場趨勢、基金淨值表現、晨星評價,甚至基金經理人狀況,就能做出選擇。而且基金偏向中長期投資,剛好我最不缺的就是耐性,也沒時間盯盤,殺進殺出反而讓我很焦慮。現在選基金花不到20分鐘,還能穩定獲利贖回,終於體會到「投資能放著不管」的安心感。當然,我還是會定期檢視,只是再也不會因為波動而睡不著了。
100%薪水投入:通往自由的決定
不過,單靠這樣穩穩的操作,還無法達成我的終極目標——進公司20年後退休。是的,從第一天上班起,我就一心想著20年後要脫離職場,不管是轉換跑道還是輕鬆打工,只求自由,不被公司綁一輩子。
因為住家裡,儲蓄率穩定達50%以上,但我覺得還不夠快。某天看著存款和定期定額的績效,我決定更進一步:將每月100%薪水全額投入基金。我的邏輯很簡單——生活已靠存款支應,薪水等於多出來的,就讓它去幫我打工吧。從那刻起,我展開了每月薪資全投入的投資紀律,一做就是十幾年。
這十幾年來,存款沒減少反而成長,資產也穩定增加。雖不及少年股神、大佬們的速度,但相比同儕,我自覺還是有可比性的。最重要的是,我再也沒因投資焦慮失眠,因為我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安心理財系統」,讓投資變得輕鬆、有趣,而不是壓力來源。
這篇文章,是否也讓你看到了自己的一點影子?如果是,可以簡單在下方按個愛心,讓我知道這條路上我不孤單。接下來,我會一步步公開我是如何建立『安心理財』的具體方法。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