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不只是數字遊戲,更是人心的投射。很多時候,聽聽大家在說什麼,比技術線圖還誠實。
① 「這價格太高啦!」——攻擊期
當大家喊「太高了!」,通常代表:
- 還沒進場,怕錯過。
- 或者部位很小,不敢加碼。
② 「這價格太誇張啦!」——害怕期
當聲音變成「誇張、不合理」,透露的其實是恐懼:
- 有部位的人趕快落袋為安。
- 沒部位的人更加不敢追。
市場上會出現許多「很快就會崩盤了」的預言,但現實往往是:價格還可能繼續往上。只是派對已經來到下半場,時間不多。
③ 「我們都低估啦!」——收割期
最危險的訊號,是市場齊聲懺悔:
- 「之前都賣錯啦!」
- 「一定要買回來!」
這時候,不少人甚至會說:「這行情至少還有一段時間可以走。」然而,這種「害怕錯過」的氛圍,往往就是收割的前奏。因為最後的觀望者衝進場後,買盤力道用盡。
🎯 總結
行情與心態,往往是反向的:
- 太高 → 還能漲,但讓人覺得不安全
- 太誇張 → 派對下半場,很多人喊要崩盤
- 我們錯了 → 收割開始,卻有人說行情還能走一段
股市永遠在懲罰情緒化操作,但獎賞冷靜的人。

🤔 那「大家」到底是誰?
有人可能會問:上面說的「大家」到底是誰?要觀察什麼指標?
- 當然可以看 VIX、籌碼面、媒體風向,但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方法:
- 靜下來問問自己。
回想自己的操作:
- 過去績效如果總是差強人意,
- 總在高點追進、低點殺出,
那麼,恭喜你,你就找到了那個「大家」——其實就是自己。
👉 而當你發現「大家」就是自己時,不要否定他。因為至少你已經找到了一面鏡子,讓你能看清自己的行為模式。這或許正是你走向成功的起點。
🃏 巴菲特的牌桌理論
巴菲特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當你坐在牌桌上,如果你不知道誰是傻瓜,那麼傻瓜很可能就是你。」
投資市場也是如此。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
- 也搞不清楚「大家」在反映什麼情緒,
那麼,很可能你就是那個被收割的對象。
但反過來說,當你看清「傻瓜」其實就是自己,並開始理解自己的情緒時,你就已經離「被收割」更遠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