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

攝影入門書籍,教了很多簡單的攝影技巧,讓新手快速入門,這本也是當兵在架子上拿的書。
8/12 書籍:Leo Tolstoy《托爾斯泰短篇集》

托爾斯泰的短篇選集,把比較有印象的事情拿出來細講。
第一篇《瘋人日記》,這篇象徵著托爾斯泰的晚年,據說他晚年由於太過相信宗教而開始產生一些生活障礙。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講述主角伊凡.伊里奇死前最後的內心轉變,其實這篇的刻畫很棒,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突然要接受自己即將死去的事實,內心會產生巨大的混亂與不可理喻,這篇主要想要探討生與死以及生命的救贖等。
《人需要多少土地》我發現我過去曾讀過,可能是在國高中的閱讀測驗之類的,故事講述有個男人得知可以跟部落買下土地,但部落的酋長跟男子談好條件,在天亮的時候出發,並在沿途經過的地方放上石頭做記號,只要在天黑前回到原點即可,最後圈起來的土地都歸男子所有。而結局就是男子由於太過貪心想要太多的土地,雖然成功在天黑前回到原點,卻也因為精疲力盡而棄絕身亡。
之後我可能會去找托兒斯泰的其他書籍,像是經典的《地下室手記》或是《安娜‧卡列寧娜》。
8/13 書籍:Alison Bechdel《歡樂之家》

「雖然我們歷經風霜,卻也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故事講述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主角艾莉森長大後獨自到外地唸書時,卻意外接收到父親的死訊,雖然看似只是一場普通的交通意外,卻被主角懷疑是父親有意自殺。而在整理父親遺物的過程中,慢慢想起了過去的童年回憶,漸漸發現了父親不可告人的祕密。
這本書探討了很多議題,不只是生離死別、親情的冷淡與界線、以及性別認同或是性向選擇等,很多的情緒與迷惘參雜在其中,書名的《歡樂之家(Fun House)》也並非這麼正向,而是主角家裡身為葬儀社(Funeral House)的縮寫。
整本書利用圖像小說的敘事風格,文學角度也有一定價值,但唯一的缺點是由於父女兩人都是文學愛好者,所以書中會提到大量文學相關的人物,如果沒有一些基礎的讀者可能有些部份會看不懂。
8/18 書籍:李笑來《把時間當成朋友》(棄坑)

人生成長類書籍?書中講述作者李笑來的一些人生觀,以及如何運用時間的技巧。
這本書雖然好像真的該被歸類在人生成長類,但作者堅稱這本書並非成功學或是時間管理,整本書暢談許多很特別的觀點,棄坑的理由只是因為這也是我在當兵書架上拿的書,這天剛好是我退伍。
8/30 書籍:水谷綠《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

兒少照顧者意指那些原本應該在家庭中正常長大,卻因為父母生活異常,而導致需要獨自扛起家庭的一群小孩,這樣的孩童在日本有著一小部份的比例,書中講述兒少照顧者的日常生活,照顧自己的父母,無法跟同學放鬆出門玩,即使被老師問到也會以為自己的家庭正常,這樣的困境在日本的確有不少案例正在發生。
但類似的敘事風格之前我有讀過《我的孩子是霸凌者》,又加上這本書剛在台灣出版時有出現在各大書店,我一直以為這本書也會有非常多的內心糾結與心痛劇情,但可能是作者保留了一部份的真實性,整本書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並沒有太多譁眾取寵的衝突存在,所以敘事會較為平鋪直述一點。
8/? 書籍:荒木飛呂彥《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這部是JoJo 系列的衍生作品。由第四季的岸邊露伴作為主角,故事講述在JoJo第四季的故事結束後,岸邊露伴持續在和平的杜王町生活,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怪談中講述自己身邊所發生的奇人怪事。
之前在六月份的時候有介紹過這部的動漫版,這次心血來潮的買了漫畫版來看,除了動漫版的六集以外,也有完全獨立的新篇章,裡面也有寫到作者創作這個系列的契機:原本是應編輯部要求畫出一篇四十頁左右的短篇作品,但被要求不可以是Spin-Off(意指以一部作品中其他配角作為主角的衍生作故事),結果荒木還是交了一篇Spin-Off作品上去,而這篇正是《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的第一集,也是最近電影版剛開播的《懺悔室》。
裡面也有很多全新的短篇,例如與名牌GUCCI的合作短篇,講述岸邊露伴祖母留給他的神秘GUCCI包包,也有《望月家的賞月》跟《D.N.A》等不錯的短篇,目前第三集單行本已經在日本上架,希望台灣也可以盡快推出。
這次的介紹就到這邊,今天晚上我確定要去看電影,現在還是在藤本樹跟魚豐的兩部電影中做選擇,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好到底要先看哪一部。
希望下個月也可以有許多有趣的作品,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