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片單很久的一部片,2022放到現在才終於找到一個時間點看。
光看片名,容易誤以為是浪漫愛情片,結果是一部,前半段讓你覺得是懸疑推理片,後半段又恍然大悟,真的是愛情片。似乎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導演會想要為湯唯打造這個角色,那種孤絕、神祕、眼睛裡有另一個世界的深層,完全彰顯了湯唯的演員魅力。
山的剛毅與海的深邃
警探海俊(朴海日 飾)不苟言笑,人設內斂沉穩,帶有長年失眠的困擾,分不清是夜半跟監的工作讓他睡不好,還是因為睡不好而逐漸依賴跟監這份工作。住處裡有待解懸案的刑事照片,他習慣直視死人的瞳孔,承諾要幫他們找出那雙眼睛最後一次看見的人是誰。海俊老家住在梨浦,終年雲霧繚繞的地方。妻子是理科太太,凡事講求邏輯規則,沒有曖昧不清的界線,警官跟妻子是有強迫性、被支配、有規律、秩序的象徵,瑞萊則是異國、無法預期、流動的存在。

好喜歡這部片的色調跟美術設計
案件死者妻子瑞萊(湯唯 飾),一位在老年照護院工作的中國女子。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海俊就被女子的眼神勾住:不驚不怖,看似澄澈卻又蒙著迷霧。聽聞老公死了,看不出意外與哀慟,自嘲韓語不好,卻在表達時流露精準無比的遣詞用字,她問「他死的時候是什麼樣?」 — — 不要轉述,我要直接看照片。海俊那刻知道,她和他一樣,都是渴望直視死亡的人。
跟監行動,需要全神貫注地凝視對方的一舉一動,需要從她的上個動作去推測下個動作,從說過的話、走過的地方,找出其中不協調的地方,在窺視的過程中,海俊把自己也投身進了瑞萊生活的現場,跟著她的視線遊走,跟著她的方向盤轉彎,看著她沒有放進冰箱的冰淇淋,指尖香煙未抖落的煙灰,餵貓飼料的盆。最終連呼吸都跟著她的節拍,失眠成性的海俊,竟在車上久違地酣睡到天亮。

背景是海,也是山,冷與暖色的交錯,何者是真何者是假。
朴贊郁:「宋瑞萊(女子)就像大海上的海浪,有時她是冷靜的,有時是暴力的,有時是無法抗拒的,有時她把你包裹在懷抱裡,她總是變化無常。」
山與海不只貫穿作為男女主角的人格象徵,在影像上也大量地明示給觀眾,例如瑞萊家裡的壁紙,藍綠相間,看似山稜又像海浪;她穿的大衣和洋裝,總讓人分不清是藍還是綠,以及那盒日本壽司「島」,外盒上充滿藍綠色波紋。最顯著的便是突然間穿插進的那段對話:
「你喜歡山還是海?」「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不是仁者,我討厭山。」
她像一隻貓,貓會直視你的眼睛,但是你看不透他在想什麼。她不取悅你,但卻因此更讓妳想要得到她的關注。一旦她退後一步,你就不自覺前進一步。
這個討厭山,怕高的女人,卻選擇爬上最高的山頂,將丈夫一手推入谷底。
這是第一層分手的決心。
所有的秘密都留在山海裡
瑞萊的媽媽在病床上告訴她,去韓國鋤頭山,那座山是你的,但在你去之前,先讓我解脫。瑞萊於是讓媽媽吞下四顆芬坦尼,帶著剩下的四顆以及母親的骨灰,來到了韓國。她始終相信著,這裡會有一座「山」等著她。

「用中文告訴我,你覺得我怎麼樣?」「漂亮。」

海俊和瑞萊在雨天韓屋廟宇的互動,演示著兩人的關係從警察與疑犯,進展到更親密的階段。他握著她的手,發現他雙手起繭,拿出護手霜幫她擦,她探進他的口袋,拿出護唇膏塗他的唇,她坐在佛前,聽著海俊跟監時錄的錄音檔時,流下了眼淚,下一秒卻低聲罵了句髒話,然後把錄音檔刪除。至此,觀眾隱約能推測道,她接近海俊的同時,其實也謀劃著把相關證據和檔案都刪除,讓自己得以永久脫罪。
當海俊無意間查出事情真相,關鍵證據是一支手機,兩人對質時,海俊最終選擇付出代價,付出自己的品格,要瑞萊「把手機丟進海裡,丟到沒有人會找得到的地方。」
第一個秘密是死去的丈夫,從高山上墜落,第二個秘密是瑞萊是真兇,而這秘密必須沉進大海。
/
經過13個月,從釜山調回梨浦的海俊,少了偵辦刑事案的刺激與高壓,他的失眠卻還是持續著。
瑞萊來到這座霧城,與海俊重新相遇,沒過多久便發生了第二樁殺人案件,瑞萊的第二任丈夫陳屍在乾涸的泳池裡,但被血跡暈染整片的池水,早已被瑞萊事先放掉,因為她知道海俊害怕滿是血的犯罪場景。她總是知道海俊渴求的是什麼,害怕的是什麼。

電影中大量的眼神凝視,以及對焦的轉換,讓觀眾也跟著墜入迷霧。

另一個秘密,藏在高山上。
「我媽媽喜歡山,她總告訴我,『傷心的時候,去韓國,那裡有你的山。』」那夜在鋤頭山,沒有霧卻下著雪,瑞萊把海俊約到山頂,要他把爺爺跟媽媽的骨灰灑於此地。
中文和韓語的切換,在電影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轉譯象徵,說母語的時候,通常都是難以翻譯的真心話。
「離開我以後,還是一直睡不著覺吧,就算強迫自己閉上眼睛,也總會看見我的吧⋯難道你不是嗎?」
「那天晚上在市場碰到我,有沒有覺得突然自己又活過來了?」
「終於啊⋯」
從瑞萊敢於用芬坦尼讓媽媽解脫,就可以理解她是敢於跟這個世界道別的人。隨著畫面視角轉換,海俊站在崖邊,瑞萊的第一視角邊說著再見,邊走向海俊。一度以為,瑞萊要將他從這高山上推下去,又一次。但她只是抱著海俊,把第一樁案件的證物手機交給他,要他重啟調查。
「看樣子我是想成為你未解的懸案,才來到了梨浦。」那樣的話,你會在牆上貼著我的照片,望著我直到永遠。
瑞萊就像那隻獻上烏鴉屍體的貓咪,是帶著愛而來,
這是第二層分手的決心。
關於我愛你,마침내⋯

因山而相遇,因海而分離。

兩個人在山上別過以後,就再也沒有相遇,最後的聯繫是手機上的對質。第一次相遇時,警察海俊跟監瑞萊,方向盤隨著瑞萊打左、打右,但劇情最後,兩人的方向盤卻是一個往左、一個往右,暗示著兩個人即將就此錯過。
海俊當初發現瑞萊是案件真兇時,要求瑞萊把手機丟進海裡,讓真相石沉大海,但同時間,兩人就此切斷聯繫,海俊身為警察的自尊與品格也隨之崩壞瓦解。
因此對瑞萊而言,那句「將它丟進最深的海裡。」無疑就是愛的證明。
瑞萊身世坎坷,經歷精神與肉體上的反覆痛苦與折磨,才來到韓國,生活對她而言每一分鐘都是針扎在皮膚上,她迷霧般飄渺的人生,第一次獲得如此的關切,也是第一次有人為她犧牲。
那是她對愛的匱乏與渴求,是她不惜一切也想要保留的,愛過的證據。所以她不曾將那支手機丟入海裡,日日夜夜反覆地聽著音檔,就像一遍又一遍的我愛你⋯。
所以瑞萊最後用中文對海俊說:「當你說愛我的瞬間,你的愛就結束了,當你的愛結束時,我的愛就開始了。」(당신이 나를 사랑한다고 말했을 때, 당신의 사랑은 끝나게 되었고 당신의 사랑이 끝나자 나의 사랑은 시작되었다.)
當她離開車子前,最後說的話是要海俊把手機扔回海中,「把它扔到更深的海裡。」也是「我愛你」的同義詞。
瑞萊是讓海俊崩壞沈沒的巨浪,海俊卻是讓瑞萊活下去的浮木。最後這個喜歡大海的女人,選擇在沙灘上挖了一個坑,讓海水淹沒自己,讓這份關係被海浪吞噬殆盡。
마침내,是在電影裡兩人反覆唸出來地嘆語,「終於⋯」或是英語 “At Last”的意思,彷彿所有的故事,終於來到了它該完結的那一章節。
愛而不可得的心,為彼此守護秘密到死的心,是第三層分手的決心。
《分手的決心》裡的人物關係與劇情,就像梨浦這座城,總有濃濃的霧散不去,觀眾也如入五里霧中,摸不透角色真正在想什麼,最後在海浪聲裡,靜靜感受未能明說的情感。
我想瑞萊最後至少是開心和釋然的,在她短暫的一生裡,體驗過被愛和不可取代的瞬間;然而對海俊來說,瑞萊卻始終是迷霧般的女子,直到最後,那句無法理解的中文告白,也隨著瑞萊而消逝在海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