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台股真的是相當精彩啊,四月初的川普關稅解放日後台股、美股連日跌停接連進入熊市,當時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提早再平衡賣債買股,想不到沒過多久熊市就結束了,然而當時的我除了股債配置的債券ETF以外沒有任何資金可以逢低加碼(溫馨提醒:絕對不可以動用緊急預備金)

等到我下次定期定額扣款時,006208卻也已經回復到三位數了,當時內心只能大喊「我還沒上車啊!」

而四月這次急殺也讓我學會了幾件事:
(1)債券所扮演的角色:原本我對債券的認識只有股債配置,每年「再平衡」時就可以無形中買低賣高,在四月這波下殺中聽聞周冠男也是賣債買股,讓我認識到債券是可以做為「救命錢」存在的,機會來臨時就該勇敢進場。
(2)面對熊市的策略:當你籌碼太少時,你會希望可以在底部大舉進攻,當時我就是想要等低一點再一次性賣債買股,然而我們不是神,我們沒辦法預測到底會跌到哪裏,在我觀望的時候機會就流失了,因此我認識到策略的重要性,策略或許無法讓你利益最大化,若可以有紀律的執行,一定可以擴大收益,最後我想出的策略就是參考MDD「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從歷史高點到低點的最大跌幅百分比,MDD10%就換10%的債過去,MDD20%就再換10%過去,MDD30%就再把最後10%換過去,要是MDD40%⋯那我就準備信貸買正二了XD
(3)認識到厭惡虧損的人性:當時策略是想出來了,但是紀律不夠無法執行,因為當時一開始下殺的時候,我的債券部位其實是綠的,但其實也沒有虧損很多,負個位數的%數而已,心中還有期待債券可以逆勢上漲,想等轉紅再做轉換,然而代誌沒有憨人想的那麼簡單,等著等著機會就不見了,接著五月因為台幣急升,債券負的更多,真的就只能應驗那句套著配也舒服了。

(4)股債配置失靈?資產配置的反思:縱使擬定了熊市策略,美國債務的狀況也讓我對於債券小小存疑,雖說股債並不是必然負相關,但是近期股債雙殺的次數好像也比過去頻繁了一些些,目前我是7:3的股債比,以資產累積階段似乎稍嫌保守,以周冠男教授的年紀目前還是9:1的股債比,不過也想不到取代債券的選項,或許降低股債比也是一個選項?
全球知名的基金經理人約翰·鄧普頓所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在熊市市場低迷的狀態就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關鍵時刻,然而要如何在絕望中保留實力殺出重圍,比拼的就是投資人的風險耐受度,或許股債7:3比沒有不好,就是必須接受你的報酬會被稍微拖累,股債9:1甚至更積極的全股配置績效更好,但是投資人本身的心理素質也要夠強,這波熊市來的快,也V轉的快,沒能在熊市好好的檢視自己的策略和風險耐受度稍嫌可惜,然而半年過去了,台股一路驚驚漲,漲到10月9日台股盤中27463點再創新高,接著10月10日晚間川習再度槓上,美股大跌,各位投資人準備好迎接下一次的雲霄飛車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