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34
我常覺得,熟齡以後要預備的不只是醫療金、旅遊金,還有一筆「請客的錢」。那是一筆專門拿來邀請家人、朋友一起吃飯、慶祝或小聚的錢。
不少熟齡朋友一談到「花錢」,第一反應是省。覺得退休後要節制、要預防意外、要幫子女減輕負擔。可是在我看來,請客的錢其實是熟齡朋友需要投資的一筆錢之一。它買到的不是菜色,而是情感的交流與相聚的機會。我自己就是這樣。兒子都出社會、有收入了,但只要是我主動揪吃飯,一定還是我出錢。不是他們不願意付,而是我覺得,能請自己孩子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
當父母的或長輩的願意主動請客、願意出錢安排聚餐,其實傳遞了一種訊息:「我重視你們,也樂於為家人創造在一起的時光。」
但這跟「用錢維繫關係」完全不同。不是用金錢換取情感,而是用行動表達關心。相反地,如果什麼都斤斤計較,吃飯老問價錢,甚至因為想省錢而不想一起出門,久了,晚輩也會有壓力。他們可能覺得「爸媽太省、太拘謹」,漸漸少了互動的機會。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常常是從一頓飯的缺席開始。
另外,過年時,晚輩包紅包給長輩,有些人總是連連推辭:「不用啦,留著自己用。」
看似客氣,其實是在拒絕他們表達愛的方式。
我就是開心收下紅包,收的不只是錢,而是晚輩的那份心意。如果覺得拿了不好意思,那就把紅包轉成下一次的聚餐基金。這樣不但保留了對方的心意,也把紅包轉化成共享的時光。
當個大方的長輩,不在於花多少,而在於願不願意花、花得自在、有意義。一桌飯菜、一場聚會,看似是花錢,其實是在為關係添柴火。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都懂,錢的用途不只在於保障生活,還在於讓日子有溫度。
人生下半場最怕的不是錢花光,而是關係變淡。錢是用來流動的,感情也是。所以,不妨在理財規劃裡預留一筆「情感基金」,當你想請客、想聚會時,就不會猶豫。
親情無價、人情可貴,讓錢流動在關係裡,比讓它靜靜躺在帳戶裡,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