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學(CUHK)InnoHK 物流機器人中心,正式發布本地自研的「人形雙臂操作平台」與「AI 四足平台」。這不只是機器人硬體的展示,而是聚焦在「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如何真正帶動物流與零售應用落地。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
- 🔍 新聞的核心重點,了解為什麼這場發布會引發熱議
- 📅 事件背後的前因與發展時間線,幫你補齊上下文
- 🤖 技術與應用場景的補充,包含 VLA、雙臂操作與四足機器人的互補
- 📦 對產業的意義與後續檢核點,最後我也會分享觀察重點
🌐 雙臂人形+AI 四足同台亮相,香港首款自研平台
2025 年 10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學 InnoHK 物流機器人中心(HKCLR)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發布會,正式揭曉兩大研發成果:本地自研的人形雙臂操作平台與AI 四足平台。
香港中文大學 InnoHK 物流機器人中心(HKCLR)
這場發布會的核心有三個亮點:
- 雙臂人形平台:能夠進行補貨、上架、取放等多步驟任務,特別強調在貨架遮擋、物件對位上的高穩定性。👐
- AI 四足平台:能穿越樓梯、人流與凹凸地形,鎖定倉庫巡檢、零售巡查與危險環境的任務。🐾
- VLA 模型支撐:讓機器人能夠「看懂場景、理解語句、生成動作」,減少了大量重新訓練與調校的成本。🧠
官方強調,這是香港首款自研的雙臂與四足機器人平台,並且不只是概念展示,而是直接面向物流與零售產業。現場不僅有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到場背書,媒體也普遍以「里程碑」、「落地應用」來形容。
相較於過去單純比拼「能跑能跳」的展示,這次 HKCLR 把焦點放在「任務」與「場景」:
- 倉儲中常見的上架、揀選、拆箱
- 零售門市的商品補貨與巡檢
- 危險環境下的四足探勘
這種「有場景、有痛點」的策略,正好呼應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新趨勢:從秀肌肉,轉向能賺錢。
⏳這場發布會怎麼走到今天
要理解這次發布的意義,需要回顧過去幾年的脈絡:
- 2020–2021:平台搭建
香港政府啟動 InnoHK 計畫,成立多個研發中心,其中 HKCLR 聚焦在物流機器人,由 CUHK 主導並與 UC Berkeley 等國際機構合作。目標是「科研成果要能轉譯為實際應用」。 - 2022–2024:技術醞釀
全球 AI 與機器人領域出現重大突破,尤其是「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的興起,讓機器人可以把「一句話指令」轉化為多步驟動作。雙臂操作的研究逐漸成熟,能夠從單手抓取進展到雙臂協作。 - 2024–2025 上半年:應用深化
學界與產業界開始大量發表「多步驟、長程序」的操作案例。例如:單次示教就能遷移到不同場景;或者一句自然語言指令就能觸發完整的操作序列。這些進展讓物流與零售場景的自動化變得可行。 - 2025/10:香港正式發布
經過多年研究與產業鏈串接,HKCLR 在 10 月 13 日發表雙臂+四足平台,並且明確把應用定位在物流、零售與倉配產業,讓這項成果不只停留在實驗室,而是指向產業落地。
這條時間線清楚顯示:從政策支持、科研累積,到技術突破與場景需求,香港這次的發布其實是「水到渠成」。
技術補充:VLA+雙臂操作,為什麼是物流零售的關鍵拼圖 🤖📦
許多人可能會問:這麼多機器人技術,為什麼偏偏是「雙臂+VLA+四足」這樣的組合?答案在於物流與零售的特殊需求。
1. VLA 的關鍵作用
VLA 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是一種能同時理解影像、語言與動作的 AI。它能讓機器人把一句話指令,轉化為完整的多步驟操作。這對倉儲與門市非常重要,因為現場環境複雜,物件種類多、位置變化快,傳統固定腳本往往失效。📋➡️🛠️
2. 為什麼需要雙臂?
在物流與零售場景中,很多任務需要兩隻手才能完成:
- 拆箱與取物
- 對位擺放與裝袋
- 需要支撐、固定或協同的動作
雙臂的好處在於能縮短操作流程、降低出錯率,並且更接近人類的工作方式。🙌
3. 四足的互補價值
倉庫與門市環境並不總是平坦的,尤其是需要跨樓梯、通過人群或巡查角落。四足機器人能適應這些地形,並擔任「巡檢」或「先行探勘」的角色,和雙臂機器人形成互補。🐕🦺
4. 為什麼適合香港?
香港的零售密度高、人力成本昂貴,倉配空間有限。如果能快速部署、不需大量客製的機器人系統,ROI 會比其他地區更明顯。這就是為什麼 HKCLR 的研究被視為「有商業化潛力」的原因。
這三者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發現問題(四足)→移動到位→靈巧操作(雙臂)→完成任務。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展示,而是與產業實際需求的精準對接。
總結:從展示到落地,三個後續觀察點 🔮
這次發布是個起點,但要真正走到大規模應用,還有幾個關鍵要素需要觀察:
- 任務庫的累積 📚
能否快速建立「上架、補貨、退貨檢驗、巡檢」等標準化任務,並讓 VLA 模型不斷學習,決定部署速度與成本。 - 安全與人機協作 🔒
雙臂需要保證夾持與對位的安全,四足需要在人流密集的環境中避障。若能結合政策、標準與保險機制,才有機會進駐門市。 - 模組化與可遷移性 🔄
硬體是否能快速維護、軟體是否能從單一倉庫遷移到多倉庫、多店面,是未來能否商業化的分水嶺。
一句話來說,這次 CUHK InnoHK 的發布,不僅是「香港第一個自研雙臂+四足平台」,更是把 Demo 轉向實用的重要一步。對於物流與零售產業來說,這是未來自動化與智慧化的重要拼圖。
✨ 記得追蹤 Mech Muse,我會持續帶你追蹤最新的機器人與 AI 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