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忒彌斯計劃爆冷門!月球南極巨坑竟是「北方小行星撞出來的」,43億年懸案終於有了線索!🌑🚀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43億年前的一記重擊,塑造了今天的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要挖的「月球起源密碼」,居然藏在這個巨坑裡!

當NASA的阿耳忒彌斯計劃緊鑼密鼓準備讓宇航員降落在月球南極時,一項驚人的研究直接把月球起源的懸案推向了鋒頭:月球背面那個橫跨1200英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SPA)」,並不是被南方小行星撞出來的——真正的兇手來自北方!

這項由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傑弗裡·安德魯斯·漢納領導的研究,10月8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不僅推翻了半個世紀的假設,更為阿耳忒彌斯任務指明了「挖寶」方向——未來宇航員要找的月球起源線索,就藏在這個巨坑的碎石堆裡!

🔍【核心發現1:SPA盆地的撞擊方向,竟和我們想的完全相反!】

南極-艾特肯盆地(SPA)是太陽系已知最大的隕石坑之一:南北長1200英里、東西寬1000英里,相當於把整個美國德州砸個對穿——科學家一直以為,這是一顆來自南方的小行星「直擊」月球背面形成的。

但漢納的團隊用「地形+化學雙重證據」顛覆了這個認知:

  • 地形線索:他們比較了太陽系多個巨型隕石坑,發現所有「長條狀彈坑」都有個共同特點——狹長方向是小行星飛來的方向,就像石頭丟進水裡,漣漪總是沿著石頭飛來的方向延伸。而SPA盆地的「狹長軸指向南方」,恰恰說明小行星是從北方飛來的!
  • 化學線索:團隊分析了盆地周圍的岩石碎片,發現南側邊緣(預期的「撞擊點下方」)埋著厚厚的碎片層,而北側邊緣的碎片相對稀疏——這完美印證了「小行星從北飛來,撞在南側」的推測!

漢納激動地說:「阿耳忒彌斯任務的登陸點正好在盆地的『南側邊緣』——這是月球上唯一能找到『深層內部物質』的地方,那些從月球地幔噴出來的古老岩石,會告訴我們月球剛形成時的樣子!」

🌑【月球正反面的千年之謎:為什麼遠側滿是隕石坑,近側卻平坦如鏡?】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我們從地球看月球,總是同一面(近側)?而且近側相對平坦,遠側卻滿是密密麻麻的隕石坑?

這次研究終於給出了「關鍵線索」——一切都和43億年前的SPA撞擊有關:

  • 遠側地殼更厚:研究發現,月球遠側的地殼厚度是近側的2倍以上,就像戴了一層「防護盾」——當小行星撞來時,遠側地殼直接吸收了大部分撞擊能量,導致表面滿是隕石坑;
  • 近側的「火山修復」:而近側地殼較薄,撞擊後更容易引發火山噴發,大量岩漿填平了隕石坑,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平坦近側」!

簡單說:月球遠側是「被撞出來的麻子臉」,近側是「被火山修復過的瓜子臉」

🧪【KREEP元素:月球岩漿海洋的「最後遺產」,藏著月球演化的密碼】

要徹底搞清月球起源,還得提到一個神秘物質——KREEP元素(鉀、稀土元素、磷的縮寫)。這種元素是月球早期「岩漿海洋」的殘留:

  • 43億年前,月球剛形成時是一顆完全融化的「岩漿球」,隨著冷卻,密度大的礦物下沉形成地幔,輕的礦物上浮形成地殼;
  • 但KREEP元素「不喜歡結冰」,就像蘇打水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總是最後才凝固——它們濃縮在月球近側的地殼中,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黑暗火山平原」。

漢納的團隊發現,SPA盆地的西側噴射層富含放射性釷(KREEP的標誌元素),而東側幾乎沒有——這說明撞擊時,「岩漿海洋的最後殘餘物」被從遠側擠到了近側,就像「從管子裡擠牙膏」一樣!

🚀【阿耳忒彌斯計劃:未來登月要挖的「寶藏」,就在SPA盆地!】

為什麼這項研究對阿耳忒彌斯計劃如此重要?因為SPA盆地是月球上唯一能找到「深層內部物質」的地方

  • 當宇航員降落在盆地南側邊緣,他們挖的每一勺土壤,都可能來自月球地幔深處——這些物質從未被陽光照射過,保存了月球43億年前的原始樣貌;
  • 漢納說:「這些樣本會告訴我們,月球早期的岩漿海洋是怎麼冷卻的?為什麼KREEP元素只集中在近側?甚至能解答『月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終極問題!」

🔮【結語:月球的秘密,就藏在那些「被遺忘的碎石」裡】

從阿波羅時代到阿耳忒彌斯計劃,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但最讓人興奮的從不是「登上月球」,而是「揭開月球背後的秘密」。

43億年前的那一記撞擊,不僅劃出了SPA盆地,更在月球內部埋下了「時間的密碼」。當阿耳忒彌斯的宇航員帶回那些來自深層的樣本時,我們終於有機會,聽月球說說它「出生時的故事」。

你準備好聽這場「宇宙級懸疑劇」的最終章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亦幻亦真百科
3會員
470內容數
虛幻與現實的交織,聊聊虛幻幻與現實的那些事
亦幻亦真百科的其他內容
2025/10/14
天文迷瘋傳!一年一度的「流星嘉年華」將於10/20-21夜間登場——這次無月光干擾,連新手都能看見「長尾流星劃天際」! 當你還在羨慕別人發的「英仙座流星圖」,今年秋天的「獵戶座流星雨」直接送上「天文級福利」:無月光、高頻率、長尾跡,不管是天文初學者還是老炮兒,都能在10月下旬的暗夜裡,親眼目睹宇宙
2025/10/14
天文迷瘋傳!一年一度的「流星嘉年華」將於10/20-21夜間登場——這次無月光干擾,連新手都能看見「長尾流星劃天際」! 當你還在羨慕別人發的「英仙座流星圖」,今年秋天的「獵戶座流星雨」直接送上「天文級福利」:無月光、高頻率、長尾跡,不管是天文初學者還是老炮兒,都能在10月下旬的暗夜裡,親眼目睹宇宙
2025/10/14
當大家還在猜「微軟會不會永遠依賴OpenAI」,這家科技巨頭直接甩出殺手鐧——全球首款自研圖像生成AI「MAI-Image-1」問世!不僅要打破外部合作的枷鎖,更要讓「Copilot畫圖」變得更真實、更懂用戶! 🌪️ 為什麼微軟要急著做「內部AI」?背後是一場「商業生存戰」 最近兩年,微軟與O
2025/10/14
當大家還在猜「微軟會不會永遠依賴OpenAI」,這家科技巨頭直接甩出殺手鐧——全球首款自研圖像生成AI「MAI-Image-1」問世!不僅要打破外部合作的枷鎖,更要讓「Copilot畫圖」變得更真實、更懂用戶! 🌪️ 為什麼微軟要急著做「內部AI」?背後是一場「商業生存戰」 最近兩年,微軟與O
2025/10/12
你今天刷到的「新聞」,可能是AI編的——連Google都在推廣假網站! 打開手機看「熱門新聞」,點進去卻發現內容狗屁不通;刷YouTube時彈出「科學新知」,關鍵字全對但數據亂編——你以為是自己腦子糊了?錯了!全球網路正被AI假訊息淹沒,連Kurzgesagt這種教育頻道都發出「最後警告」:再不管
2025/10/12
你今天刷到的「新聞」,可能是AI編的——連Google都在推廣假網站! 打開手機看「熱門新聞」,點進去卻發現內容狗屁不通;刷YouTube時彈出「科學新知」,關鍵字全對但數據亂編——你以為是自己腦子糊了?錯了!全球網路正被AI假訊息淹沒,連Kurzgesagt這種教育頻道都發出「最後警告」:再不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每年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National Moon Day)。 即便人類已成功踏上月球,對於月亮的想像從未減少,童里現有與「月亮」有關的書籍裡,月亮就扮演各式各樣各樣的角色,時而擬人化成故事敘事者,時而因「月相」的特質被作為「物」來描述,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每年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National Moon Day)。 即便人類已成功踏上月球,對於月亮的想像從未減少,童里現有與「月亮」有關的書籍裡,月亮就扮演各式各樣各樣的角色,時而擬人化成故事敘事者,時而因「月相」的特質被作為「物」來描述,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