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傳統網路(Web2)中,交易之間通常仰賴中介機構(如銀行、交易平台)來建立信任。然而,這樣的信任機制意味著必須依賴「第三方」的介入。
這種集中式的架構容易導致數個問題:
- 單一實體控制風險:整個系統的運作可能被某個機構掌控,一旦該機構出現問題,使用者的資產與資料也可能受到影響。
- 使用者權限受限:雖然我們將錢存在銀行,但實際上資金的掌控權仍在銀行手中,並非真正屬於個人。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區塊鏈就這樣誕生了。而讓區塊鏈可以從單純的「帳本」變成可以執行規則的平台關鍵技術就是智能合約。
由於未來想踏入Web3的相關行業,所以對於Web3這方面的研究文章可能會偏向理解以及技術方面的研究。
什麼是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智能合約是部屬在區塊鏈上的程式。當特定條件被滿足時,它會自動執行對應的動作,不須人工的操作。與前面web2的世界相比,它不需要某個中心化平台的信任,卻會永遠照著規則執行。
舉例來說:
當小明匯款 1 ETH 給智能合約,合約會自動發給他一個 NFT。
四大特性
這些特性使得智能合約能建立「去中心話的信任」
- 去中心化
合約存在於所有節點上,沒有人能單方面控制或刪除。 - 透明性
所有代碼與交易紀錄公開可查,人人可驗證規則。 - 不可竄改
部署後的合約程式碼無法修改。若要更新,只能部署新版本。 - 原子性 (Atomicity)
要嘛全成功,要嘛全失敗,消除交易中的對手風險。
Web3 的三大應用:DeFi、NFT、DAO
由於智能合約的誕生,讓區塊鏈從「記帳系統」進化為「應用平台」。而 Web3 世界的三大核心應用 DeFi、NFT、DAO 。
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以智能合約取代銀行與金融中介的系統。DeFi讓任何人,只要有錢包與網路,就能參與金融活動,金融不再由銀行掌控,而是由程式自動執行。
其特點為:
- 無需信任:使用者直接與合約互動,不必相信銀行。
- 規則透明:所有操作與風險都公開可查。
- 全球開放:不分國界、無需審核。
常見應用
-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自動撮合、無需中介。
- 穩定幣:穩定價值、作為交易媒介。
- 收益農場:提供流動性獲取利息與獎勵。
非同質化代幣(NFT)
NFT(Non-Fungible Token)代表一個獨一無二的資產。與可互換的代幣(如 ETH、BTC)不同,每個 NFT 都有獨立的 ID。NFT 不只是圖片,而是「所有權的數位化」。它讓數位資產首次真正擁有「歸屬」。
其特點為:
- 唯一性:每個 NFT 具有獨立編號與內容。
- 所有權證明:鏈上可驗證的「擁有者」。
- 跨平台流通:不受特定平台或遊戲限制。
常見應用
- 數位藝術:Beeple 的 NFT 作品售出上千萬美元。
- 遊戲資產:Axie Infinity、Sandbox 的角色與土地。
- 會員證與活動門票:NFT Pass、Concert Ticket。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是一種以智能合約運行的組織形式,沒有 CEO,也沒有中心化管理層。就像是公司不再需要老闆,而是由程式與社群共同治理。
其特點為:
- 去中心化治理:由代幣持有者投票決策。
- 規則上鏈:治理邏輯寫入合約中,自動執行。
- 透明公開:財務與決策皆可在鏈上查詢。
常見應用:
- 投資型 DAO:The DAO、MetaCartel。
- 社群型 DAO:協調社群活動與創作者經濟。
- 協作型 DAO:透過投票決定任務分配與酬勞。
結語
學到這裡,我大致上理解了智能合約的應用。不只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一種全新的信任模式。過去的世界,我們仰賴銀行、公司、平台等中心化機構來維持秩序;而現在,我們可以讓程式自動執行規則,透過區塊鏈上的節點共同驗證與計算,讓系統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也能公平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