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教我理財.ep8高股息分手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以前介紹過的網紅李勛最近有發佈一個影片「花250萬投高股息,我決定畢業了」,影片中表示將陸續停扣手中的高股息ETF,李勛決定把投資標的轉向市值型、美股、科技基金等,其目的是為了更快累積資產,李勛這個目的以及整個投資策略的轉變,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感,甚至我認為如果你投資的目的是在於累積資產,那你不應該選擇高股息ETF。

在影片留言處有各種聲音,「尚書大人真機靈⋯」,看似在嘲諷李勛西瓜偎大邊,因為目前市場因為護國神山台積電表現亮眼,市值型ETF表現不錯就跑去跟風了。《投資最重要的事》霍華.馬克斯書中曾說道:「沒有人在投資生涯一開始便具備充分成形的投資理念。投資理念一定是隨著時間經歷,將各種不同來源的想法長期累積總結而成。」,投資策略改變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的投資歷程跟李勛可以說是相當相似的(只是錢沒有他多XD),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討論:為何以累積資產為投資目標的投資人不適合高股息策略?

長期買進,大推!

長期買進,大推!

下述例子是取材自周冠男教授的《長期買進》,我初入市場時買的第一本投資理財相關書籍就是這本書,還好有它讓我少走一些冤枉路。首先我們暫且不討論成份股和選股邏輯問題,假設有兩檔ETF追蹤相同指數,兩者成份股相同、其中一檔配息、另一檔不配息,舉例來說,同樣兩檔11元的股票,配息組配1元給你,你便會持有10元的股票及1元的配息,然後股票上漲10%(填息),此時你會持有11元的股票和1元的配息;看另一組11元的股票沒有配息,同樣上漲10%,你會持有12.1元的股票。以下我們延伸幾點討論:

1.複利:上述例子中兩者相差這個小小的0.1就是複利,當你的本金夠大、時間累積這個複利是相當驚人的,若我們以累積資產為目的的人,一定會去了解複利的力量,用最粗淺的概念就是一定要「股息再投入」,如果你說我把股息再投入不就可以得到複利效果了,那我要問既然如此,為何要拿出來?

2.稅務:股息收入有幾個稅務上的問題會侵蝕你的收益,第一個就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單筆配息收入超過2萬元,即需繳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第二個就是股息會列入個人綜合所得稅,配息時股價會下跌,你將這部分拿在手上就會面臨稅務問題,用個比喻來說,我從左邊口袋(市場)拿出部分的錢(配息)放到右邊口袋要課稅,但若錢從頭到尾都一直待在左邊口袋就不用課稅。當然上述兩點都有其規避的方法,小資族有效利用股息免稅額甚至可以節稅,但如果是長期投資,只要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你就會面臨稅務問題。

3.證券商手續費:比起上述兩點,股息再投入的手續費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操作得當這個手續費可以降低到一元,但其中想傳達的是一個投資概念,盡可能的去避免可控可見的損失,集中積蓄力量才有可能更快的累積資產,稅務、手續費等可避免的金額累積複利下來也是會擴大差距的。

4.現金流與安心感:配息出來的錢可以有更高彈性和自由度來創造現金流,拿到錢可以讓人更有安心感也更有投資的感覺,這是高股息的一大誘因,所以我說要看投資的目的來選擇你的投資標的,我想要「全集中累積資產」(現在還用鬼滅梗是不是過時了XD),高股息ETF對於我而言就不是最佳解,因為我的配息只投資不做他用。至於安心感,我需要的安心感是可以讓我穩穩待在市場、不被任何股災掃出市場的定海神針,它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被創造,例如說資產配置緊急預備金等,設定好安全邊際,讓投資人可以穩穩的待在市場中即可。

同樣做為曾經持有高股息ETF的人,我體會過股息進帳的喜悅,對於初入市場的新手是一個不錯的敲門磚,配息的靈活運用對於有現金流需求的人而言也是相當優秀的工具,但以累積資產為目的,下定決心至少10年不會動用投資金額的我而言,我想對高股息ETF說:「高股息,我們不適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女兒教會我的事
0會員
9內容數
有了女兒才讓我重新面對人生、思考人生,育兒的過程中也同時被女兒教育著,在這裡分享女兒教會我的事
女兒教會我的事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2025年的台股真的是相當精彩啊,四月初的川普關稅解放日後台股、美股連日跌停接連進入熊市,當時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提早再平衡賣債買股,想不到沒過多久熊市就結束了,然而當時的我除了股債配置的債券ETF以外沒有任何資金可以逢低加碼(溫馨提醒:絕對不可以動用緊急預備金) 等到我下次定期定額扣款時,00620
Thumbnail
2025/10/12
2025年的台股真的是相當精彩啊,四月初的川普關稅解放日後台股、美股連日跌停接連進入熊市,當時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提早再平衡賣債買股,想不到沒過多久熊市就結束了,然而當時的我除了股債配置的債券ETF以外沒有任何資金可以逢低加碼(溫馨提醒:絕對不可以動用緊急預備金) 等到我下次定期定額扣款時,00620
Thumbnail
2025/10/03
許多新手對股市的紅綠數字與複雜的技術分析術語感到困惑,本文將深入探討技術分析的本質、迷思,並分享投資小白也能參考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2025/10/03
許多新手對股市的紅綠數字與複雜的技術分析術語感到困惑,本文將深入探討技術分析的本質、迷思,並分享投資小白也能參考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2025/09/29
「人們想要算出來最漂亮的策略,但實際上真的能適應的是那種睡得著的策略」這是我收聽啟點文化的節目—[錢世好朋友#15]導讀《致富心態》part3中Yellow老師講的一句話,這句話真的說得很貼切,在投資短短一年的時間裏,我感受到在市場中「人性」和「理性」的拉扯,各種抉擇、判斷都會受到情緒、人性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9/29
「人們想要算出來最漂亮的策略,但實際上真的能適應的是那種睡得著的策略」這是我收聽啟點文化的節目—[錢世好朋友#15]導讀《致富心態》part3中Yellow老師講的一句話,這句話真的說得很貼切,在投資短短一年的時間裏,我感受到在市場中「人性」和「理性」的拉扯,各種抉擇、判斷都會受到情緒、人性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好一陣子沒有寫投資理財的文章 最近也有幾個投資理財界的高手問:最近沒寫文章啦 由於最近在忙一些事情所以暫時沒寫了 寫到最後,其實長期投資也就幾個觀念 選對標的、長期持有,接下就耐心的放著,不斷投入閒錢 加快滾雪球的速度,就這麼簡單 無奈現在坊間所謂的那些投資網紅,為了流量 開始搞很多無
Thumbnail
好一陣子沒有寫投資理財的文章 最近也有幾個投資理財界的高手問:最近沒寫文章啦 由於最近在忙一些事情所以暫時沒寫了 寫到最後,其實長期投資也就幾個觀念 選對標的、長期持有,接下就耐心的放著,不斷投入閒錢 加快滾雪球的速度,就這麼簡單 無奈現在坊間所謂的那些投資網紅,為了流量 開始搞很多無
Thumbnail
「我想要做資產活化,把我的股票拿去質押做套利,利息只需3%,我拿去買10%殖利率的○○高股息ETF,增加我的張數,可以多套利7%的獲利,你覺得如何?」
Thumbnail
「我想要做資產活化,把我的股票拿去質押做套利,利息只需3%,我拿去買10%殖利率的○○高股息ETF,增加我的張數,可以多套利7%的獲利,你覺得如何?」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最近看新聞,覺得投資刻板印象的東西時常老調重談,用Gemini寫一下心得,修修補補。
Thumbnail
最近看新聞,覺得投資刻板印象的東西時常老調重談,用Gemini寫一下心得,修修補補。
Thumbnail
最近想花比較多時間來研究存股,所以就開始看一些存股的書籍。當然很多人會推崇指數型的投資更勝高股息,但對於想要心安的人來說,高股息存股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就來學習一些存股的相關知識吧。
Thumbnail
最近想花比較多時間來研究存股,所以就開始看一些存股的書籍。當然很多人會推崇指數型的投資更勝高股息,但對於想要心安的人來說,高股息存股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就來學習一些存股的相關知識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