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藝術的由來
「基隆潮藝術」起源於 2015 年,是基隆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的公共藝術節品牌。名稱中的「潮(Ciao)」有三層含義:
- 海潮:回應基隆作為「海港城市」的地理本質。
- 潮流:象徵藝術的流動與時代精神。
- Ciao(義大利文的問候語):代表城市向世界說「你好」,對外開放的文化邀請。
潮藝術,
是基隆重新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2025基隆潮藝術:山、海、城之間的呼吸
記得要先去拿取基隆潮藝術的介紹本(如第一張照片),山、海、城展區都有章可以蓋,集滿三個章,就可以換得一隻小光獸磁鐵,可可愛愛。
今年以「山、海、城」為策展主題,策展人陳晞與姜帝旭共同策劃,延續「藝術走入城市」的精神,邀請19組來自台灣與國際的藝術家,將作品散布於城市山脈、海港與街區之間,讓整座基隆成為「無牆美術館」。
讓藝術回到生活
2025 年,主題「山、海、城」不只是地理的描繪,而是一種空間與時間的對話:「從山的記憶,到海的流動,再到城市的呼吸,基隆的樣貌在藝術之間緩緩浮現。」
🏔️ 山展區:時間的凝視 (代表歷史層面)
基隆是台灣最早開港的城市之一,經歷戰爭、造船、貿易興衰,以防空洞、基隆塔呈現歷史記憶的轉化。山,是基隆的脊梁,城市的形貌由山勢而起,也在山中留下戰爭與歷史的痕跡。
2025年 山展區:基隆塔、信二防空洞。
山之上,是時間留下的影。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 海展區:潮汐的呼吸(代表自然層面)
山海地形、潮濕氣候、季風、潮汐共構出基隆的「自然劇場」。基隆的誕生始於海,以光影裝置與聲響藝術呼應海浪與風的節奏,在藝術裡聆聽時間與記憶的潮起潮落。
2025年 海展區:原住民會館、漁會正濱大樓、阿根納造船廠、基隆城際轉運站。
海之下,是記憶流動的軌跡。
🏙️ 城展區:生活的脈動(代表城市層面)
「城」是基隆的日常,也是潮藝術的起點。
以互動作品、街頭介入呈現城市的生活律動。讓藝術融入街道、市場與人群,用互動、聲音、影像與市民生活連結。策展人希望藉此呈現「生活即藝術」的概念,讓居民與旅人皆能在轉角、牆面、橋下遇見創作。
2025年 城展區:中山陸橋、至善大樓、委託行商圈、海洋廣場、基隆市美術館前廣場。
城之中,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最喜歡展區推薦
內容展區:漁會正濱大樓
裡面有很多可以好好靜下心看的藝術作品及文字。最喜歡的創作是:雨都顯影。
主要是由雨傘裝置組成,雨傘隨意擺放或散落在地面晾乾,是基隆人的日常也代表基隆雨都的潮濕。傘面以投影方式,呈現基隆街區,喚起過往影像。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拍照展區:阿根那造船廠(以及造船廠對面)
為了光獸而來的,必須好好拍照!!!
記得要去阿根那造船廠對面拍照,可以得到三隻小光獸和一隻大光獸。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2025基隆潮藝術 / 隅光拍攝
記得要先去拿取基隆潮藝術的介紹本(如第一張照片),山、海、城展區都有章可以蓋,集滿三個章,就可以換得一隻小光獸磁鐵,可可愛愛。
建議事項
- 穿舒適鞋:由於展區橫跨不同地區(如防空洞、海邊、街區等)。
- 查詢交通:部分場域可能離典型旅遊路線稍遠,建議事先查好交通、場地地圖或安排足夠時間。
- 天氣考量:觀察會不會太熱或下雨。
- 參觀時間:海展區部分,晚上或黃昏有燈光投射,別有氛圍。
- 記得戴眼鏡:有近視、有老花、有遠視,都要記得把眼鏡戴身上,因為潮藝術的介紹本,字~真~的~很~小~
在潮起潮落之間,基隆用藝術,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 ++
++ 歡迎加入【隅光旅程】++
++ 不定期更新【隅光咖啡廳】,歡迎加入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