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模擬的威力:為什麼計時練習比背單字更重要?
最近看到一篇Zhang et al 於2023年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的有趣研究,結果相當程度挑戰了傳統的考試準備觀念
研究者比較了兩種不同的測驗準備方式:
方法A:傳統內容學習法(content-focused learning)
- 專注在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 深度學習概念和理論
- 類似傳統的「背單字、學文法」方式
方法B:模擬練習法(simulation-based practice)
- 在真實測試條件下反覆練習
- 強調時間管理和應試技巧
- 重視實戰經驗的累積
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傳統內容學習組:
- 平均提升幅度較小
- 在時間壓力下表現明顯下降
- 知識掌握度高但應用能力有限
模擬練習組:
- 在測試情境下表現顯著提升
- 時間管理能力大幅改善
- 整體測試表現提升幅度更大
研究結論:在標準化測試中,『模擬練習效應』比『內容學習效應』對成績提升的影響更為顯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簡單來說:TOEIC不是英文能力測試,是『時間壓力下的應變能力測試』。
讓我用一個專業類比:
學開車 vs 考駕照的差別
學開車:
- 可以慢慢來,仔細觀察
- 有教練在旁邊指導
- 出錯可以立即糾正
- 沒有時間壓力
考駕照:
- 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 考官在旁邊打分數,心理壓力大
- 一個錯誤可能導致整體失敗
- 需要展現熟練度,不是理解度
TOEIC準備也是同樣道理:
平時練習(背單字、學文法)≠ 考試表現(時間壓力下的正確反應)
專業人士的「模擬盲點」
在工作中,你早就知道模擬的重要性:
- 提案前會先演練:不只是準備內容,還要練習時間控制和應對提問
- 重要會議前會預演:不只是熟悉議題,還要練習在壓力下的表達
- 新系統上線前會測試:不只是功能測試,還要壓力測試和極限測試
但為什麼準備TOEIC時,你卻只做「功能練習」,不做「壓力測試」?
時間壓力下的三大生理變化
研究顯示,在考試時間壓力下,人體會發生這些變化:
變化1:注意力窄化
- 平時能同時處理多個資訊
- 壓力下只能專注在單一焦點
- 影響:容易遺漏重要細節,特別是聽力部分
變化2*:工作記憶下降
- 平時能記住較多資訊進行比較
- 壓力下短期記憶明顯衰退
- 影響:閱讀理解時容易忘記前面讀過的內容
變化3:決策速度變化
- 有人變得過度謹慎(猶豫不決)
- 有人變得過度衝動(草率決定)
- 影響:時間分配失控,答題節奏錯亂
只有透過計時模擬,才能適應這些生理變化!
模擬效應的四個層次
Level 1: 基礎計時適應
目標:習慣在時間限制下答題
練習方法:
- 嚴格按照正式考試時間做題
- 聽力45分鐘,閱讀75分鐘,一口氣做完
- 中間不暫停、不查字典、不重聽
適應指標: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不會因時間不足而驚慌
Level 2: 節奏感建立
目標:在每個部分建立穩定的答題節奏
練習重點:
- Part 5每題不超過40秒的節奏感
- Part 2快速反應的習慣養成
- Part 7的時間分配自動化
適應指標:能夠自然掌控時間,不需要頻繁看錶
Level 3: 壓力下決策
目標:在不確定情況下快速做出最佳選擇
練習重點:
- 遇到難題時的快速判斷
- 策略性放棄的時機掌握
- 猜題時的邏輯應用
適應指標:即使遇到不會的題目,也能維持整體答題節奏
Level 4: 心理韌性建立
目標:在考試壓力下保持穩定表現
練習重點:
- 連續120分鐘的專注力維持
- 前面錯題不影響後面表現的心理調適
- 考試環境模擬(噪音、桌椅、時間等)
適應指標:模擬考成績與實際考試成績差距在±20分以內
為什麼背單字的效果這麼差?
不是說背單字沒用,而是投資報酬率太低:
單字背誦的問題:
- 靜態知識 vs 動態應用
- 背單字是靜態記憶
- 考試需要動態反應
- 理想狀態 vs 壓力狀態
- 背單字時心情放鬆,可以慢慢想
- 考試時緊張焦慮,很多熟悉單字都想不起來
- 孤立學習 vs 情境應用
- 單字書裡的例句很簡單
- 考試中的用法更複雜、更隱晦
關鍵洞察:你需要的不是更多單字,而是更快的反應速度!
計時模擬該怎麼做?
錯誤的模擬方式:
❌ 分部分練習(今天只做聽力,明天只做閱讀) ❌ 不計時或時間太寬鬆 ❌ 做錯了立即查答案和解釋 ❌ 在安靜舒適的環境練習
正確的模擬方式:
✅ 完整120分鐘一次做完,不間斷 ✅ 嚴格計時,甚至稍微緊一點(聽力44分鐘,閱讀73分鐘) ✅ 先記錄成績,隔天再檢討,避免立即滿足感 ✅ 模擬真實考試環境:稍有噪音、一般桌椅、他人在場
專業人士的模擬優勢
✅ 已有壓力測試經驗
- 在deadline前完成專案的經驗
- 在董事會前做簡報的經驗
- 在客戶會議中即時應答的經驗
✅ 理解系統性準備的重要
- 知道「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
- 有風險預演和應急預案的概念
- 明白充分準備與臨場發揮的關係
✅ 具備表現穩定性的要求
- 工作中不能因為心情或環境影響表現
- 習慣在不完美條件下保持專業水準
- 有在觀察和評估下表現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