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趨勢|美聯儲2025年9月正式啟動新一輪降息,市場關注點迅速轉向,這會否像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一樣,帶來資產價格表面繁榮,卻隱藏深層風險?對香港投資者而言,問題不只是美股走勢,而是港股、黃金以至比特幣這些新型資產的受益程度。
特別是比特幣,自2009年面世至今,從一個去中心化貨幣實驗,演變成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一角。今次降息,是否會觸發另一輪加密牛市?還是重演2007年的泡沫崩潰劇情?
一、比特幣趨勢|2007年降息香港金融危機能否重演?
2007年美聯儲為應對次按危機開始減息,初期市場情緒樂觀,美股及房地產資產短線反彈。但流動性寬鬆無法掩蓋實體經濟與信貸風險,2008年雷曼倒閉引爆連鎖反應。這段歷史常被引用為「降息未必等於無風險」的警示。
今次降息同樣帶有「兩面性」:
- 短期利好:資金成本下降,風險資產估值上移,投資者追逐回報。
- 中期隱憂:若經濟基本面轉弱,降息難以避免資金外流與信心下降。
對比2007年,今日市場環境有兩大差異。比特幣與加密資產已成資產組合的一環,投資者有更多分散渠道。同時監管框架較完善,包括香港穩定幣條例與美國ETF合規化,令市場結構不同於十多年前。
2007年與今日市場有哪些差異?
要理解美聯儲今次降息會否重演2007年歷史,必須先睇清楚市場結構的變化。雖然兩者同樣以「降低利率」作為應對風險的手段,但環境已經出現兩個根本差異。
第一,投資選項的多元化。
2007年全球金融體系高度依賴傳統股債資產,當信貸風險爆發,投資者幾乎沒有替代渠道。如今情況不同,比特幣與加密資產已經被納入不少機構與散戶的資產配置,至少提供了一個非傳統資產的避險或高增長選擇。這意味著,即使股市或房市面臨壓力,資金亦可能分流到比特幣、以太坊甚至代幣化資產,減低單一市場崩潰的系統性風險。
第二,監管框架的完善。
2007年的問題之一是監管滯後,衍生品市場不透明,最後引爆信貸危機。現時雖然加密市場仍具波動,但監管環境已比十多年前透明,香港推出《穩定幣條例》、美國開放比特幣現貨ETF、歐盟實施MiCA規範。這些措施不但令資金更有信心進場,亦逐步將加密資產納入主流金融系統之內。
2007年的降息在一個「資產選擇單一、監管不足」的環境下進行,結果放大了危機;而2025年的降息,則發生在一個資產更分散、監管更清晰的框架裡。這不代表風險消失,但至少市場具備更多緩衝機制,比特幣正是其中之一。

二、比特幣至今是否仍值得投資?
比特幣誕生於2009 年,正是金融危機後的反思產物。其最重要的意義有三:
- 抗通脹敘事: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對沖法幣超發的風險。
- 去中心化交易:無需銀行中介,點對點轉帳,特別在跨境支付與資金管制地區更具價值。
- 資產數字化浪潮:比特幣不只是一種貨幣,更成為代幣經濟與Web3生態的基礎。
在過去十多年中,比特幣走過幾個重要階段:
- 2013-2017年:初代牛市,價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
- 2020-2021年:疫情寬鬆政策推動,比特幣一度衝上69,000美元,成為全球避險資產之一。
- 2022-2023年:加息與監管壓力導致回調,但同時開啟比特幣ETF的合規化。
比特幣唔再單純係投機工具,而係逐漸成為資產配置的一環。作為抗通脹與價值儲存工具,它仍具長期意義;而在市場波動期,比特幣嘅高流動性同高波幅,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收益來源。不過,配置比例需因應風險承受力調整,宜視為組合中的新資產類別,而唔係取代傳統投資的唯一選項。
今次降息,投資者要思考的問題係,比特幣會否再一次成為資金避險與增值的主要出口?
三、美聯儲降息對比特幣有哪些潛在效應?
降息對比特幣的影響,可以從三方面拆解:
- 流動性改善:無風險利率下降,持有無收益資產的機會成本降低,資金傾向流向比特幣等高貝塔資產。
- 美元走勢:若美元轉弱,國際投資者更傾向配置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工具。
- 市場情緒:比特幣長期與科技股正相關,降息有望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
但風險同樣存在,若降息幅度不及預期,市場可能「利好出盡」;若經濟衰退信號加劇,比特幣可能短線跟隨股市下跌,再於中長期回暖。
降息短線未必等於單邊上升,但中期看,比特幣仍受益於流動性與美元弱勢。
2007年投資者缺乏多元選項,而2025年的差異在於加密資產已經進入主流。像Bitget Wallet這類多鏈錢包,不單止支援比特幣儲存與交易,仲可以接入RWA(如代幣化黃金、基金),令投資者可以在降息周期中,用一個入口就同時接觸傳統與新興資產。

四、交易比特幣:為何加密錢包比交易所更優?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投資比特幣的方法大致分兩種,一種交易所賬戶,主要是集中化平台,方便,但資產完全由交易所保管。另一種是加密錢包,用戶自行掌握私鑰,資產安全性更高。
相比交易所,加密錢包有幾個明顯優勢:
- 掌握資產所有權:避免因交易所倒閉或凍結而失去資金。
- 直接參與Web3生態:透過錢包即可使用DeFi等應用。
- 靈活支付與RWA投資:部分錢包(如Bitget Wallet)已支援訂酒店、買機票、禮品卡、eSIM、代幣化黃金等場景。

阿J平時用嘅錢包係Bitget錢包,除咗內置DApp瀏覽器、支援多鏈資產,仲設有3億美元用戶保護基金,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對於想長期持有比特幣並兼顧靈活操作嘅用戶,錢包方式明顯更穩健。
結語
比特幣趨勢雖然因美聯儲今次降息容易令人聯想到2007年歷史,但市場環境已經不同。比特幣的存在,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對沖通脹與流動性波動的工具。短期波動難免,但中長期趨勢仍值得關注。對香港投資者來說,重點不單是買唔買比特幣,而是點樣買。選擇合適的加密錢包也很重要,比如Bitget Wallet這類有保障、有應用場景的工具,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講,確實是滿足多元投資的最佳方案。
常見問題
Q1:美聯儲降息是否必然推高比特幣?
不必然。若市場已提前反映,或經濟衰退壓力上升,比特幣短線可能跟隨股市波動,但中期仍受惠於流動性。
Q2:比特幣和港股在降息後的表現有何不同?
港股依賴企業盈利與內地政策,比特幣則更多受美元與全球流動性影響。兩者短期可能同步,但長期驅動因素不同。
Q3:為何建議使用加密錢包?
用戶可自行掌握私鑰,避免因交易所風險導致資產受損。以Bitget Wallet為例,除咗保護基金,仲支援多種Web3場景,更靈活安全。